今天继续阅读《妈妈知道怎么办》,分享给大家。
传统思想中,很多家长将“棍棒底下出孝子”奉为真经。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不听话只要打下去,就能解决所有教育问题。
但科学育儿理念,认为父母打孩子是失去了有效管教方法的情绪失控,无助于解决问题。因此,打孩子不是方法,恰恰是没了方法。
为什么很多父母执念于打孩子有效呢?作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代际传递。
什么是代际传递,就是我们的养育方式是沿袭了我们被养育的方式。也就是说,假如我们小时候经常被父母打,那我们很可能也会去打自己的孩子。打孩子的这个动作,会通过潜意识,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
有个亲戚,就是因为小时候她妈妈经常对她打骂,等她有了自己的孩子时,依然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丝毫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好,认为自己也是这样教育出来的。
二、迷恋熟悉区。
对父母来说,打孩子这个行为是熟悉的,他们固执地认为打下去就能解决问题,而不打孩子教育孩子的方式他们是不熟悉的。
打孩子,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甚至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一、打孩子可能会把孩子打傻。
脑科学表明,一个人经历暴力越严重,大脑负责学习和记忆的脑部结构就越小,比如大脑的海马体,专门控制情感的前额叶。而且,管理恐惧的杏仁核会长期处于报警状态。
研究表明,打孩子真的有可能把孩子打笨,导致记忆力下降,学习不好,甚至出现情感障碍。
二、打孩子可能会让孩子养成撒谎的习惯。
父母打完孩子,孩子消停,就以为达成目的了,其实只是假象,孩子只是屈服于父母的暴力,不得不听话。之后为了避免父母惩罚,会不想跟父母说真话。
三、孩子会沿袭父母打人的暴力方式。
这依然是前面我们提到的代际传递。你打孩子,孩子会习得你的方式,以后也一样用暴力去对待别人。
四、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经常被打的孩子,会认为自己很糟糕,自尊水平下降,造成自卑心理。
五、孩子容易形成易怒性格。
孩子被打,却无力反抗,内心会种下愤怒的种子,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会变得易怒。
打孩子有这么多危害,父母需要放下打孩子的执念,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孩子的身心才能够健康成长。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