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茶企该如何直面“互联网+”?
—中华茶导士
[导读]:“互联网+”这个火热的内容进入茶叶领域后,掀起了一阵风浪。许多传统茶企面对这个来势凶猛的对手,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作者安子详细分析了这个高大上的“互联网+”,并且给出了一些这方面的建议。
【正文】关于互联网+的话题媒体上已经炒得很热,街头巷尾自然也少不了关于互联网+的内容。从政府到企业、从机关到学校互联网+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于这个话题已经变成了大家的谈资。我最近也花了好长一段时间去学习“互联网+”,以下我就来通过我自身的认识给大家说说高大上的“互联网+”。
认识篇
什么是互联网+呢?
“互联网+”战略是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今年向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马化腾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问题篇
既然“互联网+”这么火,那么我在想我们的传统茶企能否将其应用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来给大家解读一下当前我们茶企对于面临“互联网+”时的迷茫吧。
传统茶行业面对“互联网+”,是有包袱的。这个包袱就是存量。他们害怕互联网没做起来,同时也把传统市场也丢了,这是恐惧“互联网+”对传统的冲击。
但是他们应该也知道,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层级被大大压缩。在一个信息爆炸式增长的空间中,人们可以快速获取、分享信息。一个商品试图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利润,已经变得相当困难,竞争机制和信息获取的便利度,打破了原有的市场规则。利用信息不对称,是传统茶行业的典型特征。消除信息不对称,则是互联网的一个典型特征。所以传统茶企必须去改变现状,但是在面对互联网的同时他们又有着诸多的迷茫和阻挠。
Ⅰ、传统企业是靠中间商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而当前比较成功的“互联网+”模式恰恰又是去中间化的,他们认为“互联网+”就意味着传统销售体系会受冲击,甚至解体,而这必然遭到中间商的抵制。因此,面对去中间化,传统企业和中间商都是恐惧的,必定对“互联网+”战略阻挠。
Ⅱ、互联网意味着低价,那么必然扰乱价格体系,也意味着利润空间的压缩。而且,价格一旦降下来,涨价就几乎不可能了。互联网扰乱其价格价格体系对其传统经销模式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对其终端店面买卖产品也是一个很大的冲击,甚至会摧毁其传统市场,这又是一种恐惧。
Ⅲ、错误认知——“互联网就意味着烧钱”。在很多人看来互联网总是和风投、烧钱所关联,其实那并不是全部。更多的企业对互联网知之甚少,假若其资金实力不够,必然造成恐惧。
Ⅳ、错误认识——“电商一定是线上交易”,却不知道只要利用互联网,甚至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推广、传播和营销,线上线下流量互通等这些都可以铸造自身“互联网+”战略。
当然有的茶企开始直面它,但是做起事情来却缩手缩脚,甚至出现了互联网和传统两套班子。就是传统与互联网是两套体系,各做各的。比如,另起炉灶,另组一个班子,让你们折腾互联网吧,只要不影响原有的销售体系就行。折腾得好,就加大投入;折腾得不行,随时刹车。
这是拿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竞争,既然是两支队伍,就意味着传统的优势很难嫁接,也意味着要与纯互联网企业竞争,这当然是拿劣势与别人的优势竞争。
很多茶企做电商的基本思路是进驻天猫,对他们来说,这只是应景的做法罢了,因为电商部分毕竟很小。
浅析篇
然而“互联网+”不是两套做法加在一起,而是传统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比如,传统的线下流量转入线上,做O2O。再比如茶企可以利用增量带动存量,慢慢消化“互联网+”战略。
当然,我也知道传统企业由于存续时间长,不仅有稳定的经营模式,还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结构化的人际关系,形成了超稳态结构,进行全员转型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总有解决的办法,摸黑也要往前走,停滞不前迟早被这股大流吞没。
首先,可以利用增量带动存量思路。放开一部分经销商或者专营店,让他们先与新机制碰撞、接轨、积累经验,再利用增量带动存量。
其次,都说“互联网+”是一把手工程,公司老板要亲自抓营销策划,至少在企业转型阶段要这样。否则,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的营销策划功能,就会在大家的怀疑中,悄无声息地偃旗息鼓。
再次,企业要做好基础性工作。例如大中型企业可以选择成立自身的互联网公司,小型企业可以形成自身的社群等等,处理好线下流量向线上的导流等,当然传统加盟连锁的茶企在线下流量向线上导流过程中肯定会遭遇各种阻碍,这是必然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里不就先不展开阐述了,以后有机会细谈。
总结篇
马化腾讲到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连接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关系层面,互联网能让人一直处于与相关人连接的状态。其二,是指工具层面、方法层面,互联网提供了进行实时双向或多向交互的工具,重点在于能不能“交互”,最终连接的背后构建的是“供求一体化关系”。
我觉得当前传统茶企对于这些的了解和认识都不多,整体梳理一下传统茶企面对“互联网+”必须要过三道坎:第一道坎是对互联网的认识是否到位,是思路和思维的坎,不仅是老板的认识,还有全体员工甚至整个渠道的认识;第二道坎是技术坎,“互联网+”的实施方法是否可行,如何去做出适应自身体系的互联网模式;第三道坎是融合的坎,能否解决线上线下融合以及人的互联等各方面的问题。
最后对于第一道坎,我要提出三个观点:1、产品可以不是商品。(这点很需要勇气)2、“互联网思维”(这里并不是说要大规模进行“互联网+”改革,这个可以根据不同茶企进行不同的改革方式,这里指的是全员的意识层面。整个商业生态都在变化,消费散落,社群突出,“互联网思维”一定要有)。3、全员营销(运营支撑品牌,品牌支持营销,营销支撑企业)。
至于其他的,我们以后再细说。希望我们的茶企都做好规划,也期待我们的茶企能趁着“互联网+”的驱动,越来越好。
茶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较为落后,因此对于互联网+的探索也会相对艰辛,相信这篇文章能给尚处于迷雾里的茶企们一些帮助。
微信公众号 cgh5220 中华茶导士
个人微信 cgh86552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