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坐顺风车回来,司机是个健谈的大哥。我通常不太愿意坐车的时候和司机说话,不过今天有兴致和他聊了一会儿天,还真颇有收获。
聊天这件事,虽说是两个人的,需要互动才能进行,但如果一方是个话匣子,另一方只需稍有回应,这场谈话就可以实现。我是个不太善于打开话题的人,但这位大哥很爱说,我哼哈几声表示在听,他就滔滔不绝讲开了。而当话题不经意来到他的职业时,作为职业生涯规划师,我的兴趣点被触发了,于是我的回应也多起来。
司机大哥是位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律师,自信开朗。他说,想从律师事务所离开去企业做法务的人,肯定是在律所混得非常不好干不下去的。我表示未必,因为我所见过的一些律师,就是因为不喜欢在律所除了专业之外还得做很多市场拓展方面的事才走的。他又说,可是在企业做事限制多,挣钱少,真没必要去。
下车后,突然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我们这段对话恰好反映了职业三要素:能力、兴趣、价值观。
职业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职场中能干什么。比如他说想从律所转行去企业的人是因为干得不好,就是说此人职业能力不足。
职业兴趣,指的是一个人体现在工作中的喜欢做的事情。我说离开律所的人可能是因为不喜欢做市场拓展所以回避了这类工作,探讨的就是职业兴趣。
职业价值观,指的是一个人想从职业中获得什么。比如司机大哥说在企业做法务限制太多,挣钱少,所以他不想去,那就是价值观。
一个合适的职业,指的是人和职业在能力、兴趣、价值观三方面都比较匹配的。司机大哥看起来很享受他目前的工作,正是因为他的能力和职业要求相符、所做的事情是喜欢的、也能从中获得他想要的收益。
有这样一种工作状态是幸福的,但它通常并不是一进入职场就能获得的。司机大哥刚毕业时就在企业做法务,正因如此他发现了自己不喜欢这样的工作。然而他并未马上离职,他做了三年。企业法务的工作特点是什么领域的法律都得懂一点,什么都不容易精。所以,他利用这三年学习了能接触到的不同领域的法律事务,还参与了综合管理部的相关工作,之后选择了比较容易有产出的民商法领域,进入一家律所工作至今。他说在这做了五六年,身边的律师来来去去很多,象他这样稳定的很少。
他的良好职业状态,显然和他毕业初期的策略有关,那就是利用已有资源,发掘兴趣,提升能力,找好方向,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去更适合自己的平台。
很遗憾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他为什么一毕业就会如此成熟地为自己分析和规划职业,但作为生涯规划师,平时遇到的多为职业发展不顺畅需要梳理的情况,今天看到这样的职业状态,真的很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