槑槑在看国学故事的时候,常常会生出“我怎么不在那儿,我怎么不认识此人”的感慨,那么多有情有义有趣有才的人,都被历史的风风雨雨无情湮没了去,幸好留下了姓名和零星事迹,留下了一些还可以追思的蛛丝马迹。
这会儿,我看到了一个和诸葛亮齐名的人,他也是一位治蜀名臣——北宋豪侠张咏,张复之,号乖崖。
之所以称呼他为“豪侠”,不仅仅是因为他实打实地做过游侠,更是因为即使他后来从官,也未改其心,仗霹雳手段写豪侠风骨,直到千年以后,隔着遥遥时光看了他一眼,我们依然惊呼:“这是我惹不起的人”。
看张咏的生平事迹,就像是在看古龙的武侠小说,其任性妄为如同书中的主角一般,恰恰正合了“乖崖”二字。
他能有多任性呢?因为向往豪侠的生活,就在他18岁的时候,一人一剑走江湖去了。
那时候的北宋,还是一个乱世,人身安全是很没有保障的,于是,他跟故事中的主角一样,也误入了黑店。结局是他杀了坏人一家,还一把火烧了人家的店。此雷霆手段,往后的几十年,他一贯如此。
当他发现依靠自己的力量,能救助的人还是寥寥,他就任性地改行了。当时,他已过而立之年,却天真地去参加科举,打算进入仕途,一次未中再来一次,后来,他当然成功了。
在复考中,他还认识了刚直的青年寇准,两个人惺惺相惜结为知己。
任性的人其实都有天真的一面。
在张咏的复考中,考官都以张咏的文章为首,他却说张覃的文章比自己的好,于是,他和寇准一起,写联名信给郡守,请求把这个位置给张覃,此举无心插柳,反而成就了张咏和寇准的名声。
又天真又任性的人,往往使人惹不起。
这就要说到“水滴石穿”的故事了。简单来说,就是有一个小吏偷拿了一文钱,正巧被他撞见了,小吏很嚣张:“你还能砍了我吗?”张咏说了有名的一句话:“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然后亲自执剑把小吏给砍了。这个地方的偷盗之风戛然而止。
虽然,不免残暴了些,但是要平定乱世,铁腕手段却是不可或缺的。
还有,他就任益州知州的时候,有一个比他的官儿大的王继恩王公公,王公公先去平叛的,可是王公公打散了叛军之后,就为了私利掠夺百姓财物、花天酒地,放任叛军余部继续作乱,还把老百姓当作叛军抓给张咏。
张咏这个小暴脾气能忍吗?他当场就把人给放了。两个人吵了一架,都看不惯对方的做法。奈何不如王公公的权势大,于是他就发挥了以往闯荡江湖时候的游侠的手段,暗地里把作恶的王继恩的士兵给处理了,同时还给朝廷打了小报告。
王继恩也弹劾了张咏,不过,宋太宗站在了张咏这一边,王公公才收敛了一点。
你看,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要在社会上立足,自身有才华是一方面,能遇到明事理的领导,也是一个很幸运的因素。张咏怼天怼地了几十年,连领导都要怼,他虽然一直在地方上任小官,但是能寿终正寝得到善终,也是很不容易的。
张咏有任性的底气。
后来,他还发明了纸币“交子”,如果那个时候有标签,张咏的标签应该有一个“文武双全”,而且,他还是探案高手!
有一件搞笑的事情:他在益州买了好几个侍姬,被人诟病也不理,但是在离开益州回京之前,为她们都选择了良配。后来,人们才知道,张咏其实没有碰过她们,娶她们只不过是为了保护这些贫苦的女子而已。
单单这一点,已经足够让女孩子心动了。那些曾经被他娶过的女子,应该有爱上他的吧?
那会儿,朝堂上有奸臣。张咏连续上奏折,申请斩之,甚至要以命相抵,宋真宗爱才,但又深感“任性、惹不起”,于是把他派到陈州当地方大吏去了。七十岁那年,张咏病逝。
“不免旧溪高士笑,天真丧尽得浮名”,他怎么能不懂得为官之道呢?不屑为之罢了,就是这么任性。
如果,槑槑也生在他的时代,我会抱着酒去找他:“酒来了,上次的故事讲到哪儿来着?”你的一生太辛苦了,就让一碗轻松的酒来做结吧。天真任性的游侠,该当饮酒高歌,千里快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