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麒 | 程序猿 | 自由写作者,文艺青年,美食青年
尚未佩妥剑,转眼便燕京;愿摔玻璃杯,归蓉仍少年。
印象中我在成都上大学的四年,没摔过任何玻璃制品,就连自己带到成都的玻璃艺制品4年后也还是完好的被我带回了家。大学用过三个杯子,大一用的塑料杯、大二用的“三好生”奖品不锈钢保温杯,以及一直用到毕业被我带回家的圆滚滚保温杯。第一个塑料杯是在上课的路上不幸阵亡;第二个是我最喜欢的杯子,手感很好,后来妹妹喜欢,送给她了,第三个毕业后被我留在了家中,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陪我度过了冬天在图书馆的冰冷时光。大学去图书馆基本都是直接上三楼,第三厅,靠民大路一侧中间靠窗位置坐下,接上一杯滚烫的开水,放上几片茶叶,置于窗边,书写着高数、数逻、有时候拿着电脑去图书馆写代码,期末时拿着一摞画满了重点的书籍开始复习。我想,或许是因为我怕别人摔我杯子所以才一直喜欢着三楼那个靠窗的位置吧。
后来,毕业后来北京买的第一个杯子也是不锈钢保温杯,又一次完美葬送了被摔杯子的机会,那时候只是听说北京的冬天很冷、很干,想着能够在冬天的上班路上喝到热水。后来才发现我真是想多了,上班的拥挤怎么可能让你有喝水的可能,而且冬天也没那么冷,毕竟人那么多,挤挤就热了嘛。
其实,是不是如果没有来北京,我就会买玻璃杯呢?其实在整个我21岁之前对未来的所有设想里,就没有来北京这个选项,尽管我也从小被“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之类的课文、歌曲培养着一种必须来北京看一眼的梦想,但那也仅仅只是限于游玩。那时候我最想去的是深圳,或者留在成都继续尝遍美食,抑或回到武汉、咸宁踏实的生活着,而最终却鬼死神差的选择了北漂。北漂近两年了,依然抱着来京体验所谓的大城市生活想法,从未想过要在这个城市安定下来,Ta会成为我的过客,最短3年,最长5年,我还是想回到南方,深圳也好、抑或武汉、蓉城,哪怕是回到咸宁,买上一堆玻璃瓶,放在家里,然想摔的那个人摔个痛快。
回蓉城了,更应该买一个玻璃杯,因为玻璃杯在多雨的成都显得格外好看。那里的人民拿玻璃瓶泡泡菜,玻璃壶泡菜,坐在公交车上看玻璃窗外的细雨滴答滴,喜欢坐在图书馆等候着爱的人,然后走过去,故意摔掉Ta的杯子。
蓉城,愿你归去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