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是今年刚入职的一名新老师,由于工作中常常面对一些处理不了的难题,她很苦恼,想着通过读书来丰富自己,缓解工作的焦虑。她给自己做了一份读书计划,把想看的书都写在一张表上,发誓这一年一定要把它们全部读完,但没过多久,自己就放弃了,一年又一年,她都是三分钟热度,根本坚持不下去。
莎莎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有毅力的人,读书这件事虽然对她有利,她也很想坚持读书,但是做不到。
说到这,可能很多人都想到了自己,意识到自己也是像莎莎一样,每次有了想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做出了一系列的改变计划后,最终还是没有坚持下去。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呢?难道真的是因为我们不是一个有韧性能坚持的人吗?
美国行为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人士肖恩·扬,在《如何想到又做到》这本书中指出,你无法坚持做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你不够有毅力。
想要在某件事上做持久地改变,不需要改变你这个人本身,而是需要你去了解改变背后的科学,并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行动步骤。
具体要怎么做呢?你只需要做到这三点,就能很好地把一件事坚持下去。
一、把目标细化,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再行动
许多人都会在年初给自己制定一个新年目标,比如这一年要读100本书、瘦20斤等等,起初可能还挺有动力的,过不了几天,就觉得这个目标太遥远了,很难坚持,不自觉地就放弃了。
这就是目标太大的缘故,目标不等于梦想,人们虽然知道自己要朝着梦想迈出一小步,但却仍在规划太大的步子。
梦想比目标更大,它一般要花3个月或以上的时间才能达成,而目标是人们制订的过渡计划,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完成长期目标要花1~3个月的时间,完成短期目标通常要用1周到1个月的时间。
因此,我们需要把目标细化,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步骤去行动,就会容易坚持下去。
就拿莎莎来说吧,她可以统筹规划一下自己的时间,看看自己是否有大片的时间用作看书,根据自己的时间,先去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两个周看一本,一个月看两本。不能一下子把目标定的太大,只专注于实现一年读多少本这个结果,会使步子看起来太大,人很容易就放弃了。
那有了目标之后,我们接下来就能一直持续行动了吗?那肯定不行,我们还需要借助一些外在的力量来推动自己。
二、找到同伴榜样,让他人成为推动自己改变的力量
小时候,我们看到班里的某位同学上课非常认真,并且取得了好成绩,我们就会在心中暗暗发誓,自己也要像他一样,于是看到他学习的时候自己也坚持学习,最终我们也取得了一个令人惊喜的成绩。
这其实就是榜样的力量。我们在有了改变的计划之后,假如自己无法长久坚持,可以尝试去加入一个社群,让社群推动自己持续行动。比如莎莎,她可以去加入读书会,或者读书打卡社群。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社群里必须有15%左右的人是同伴榜样,也就是说100个人的社群里,需要有15个人左右是同伴榜样,那什么是同伴榜样呢?
他们需要具备三点特征:有共同的人口统计特征和心理特征、在想改变的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有意帮助他人。
比如莎莎,她是一位职场新人,想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那她的社群里也需要有像她这样的人,并且已经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最重要的是,这些人也愿意帮助她,这样她就可以获得被推进的力量,容易坚持下去。
有了外界的推动,我们可以坚持做下去,但有的人还是会觉得,坚持的路上实在太多障碍了,那该怎么办呢?这就要我们学会消除障碍,具体怎么做呢?我们来看看最后一点。
三、学会消除障碍,就很容易做下去
坦白来说,我们之所以不能坚持做一件事,常常是因为阻碍自己持久行动的因素太多,想减肥,可是朋友三天两头约自己吃饭,不好意思拒绝,最终还是违背了自己的减肥计划。想坚持读书,可是书的种类太多了,到底该从什么书开始看起啊。
面对障碍,人很快就会放弃做某件事。反过来说,如果你学会了怎样消除障碍,就能很容易继续做下去。我们还以莎莎为例,她可以选择改变环境,比如不在家读书,而去图书馆或咖啡馆读书,那里的环境比较安静,更有跟自己一样读书学习的人,在这样的氛围下,很难让人去做与读书无关的事。
那对于刚开始读书的她来说,还要学会限制自己的选择范围,不要被眼花缭乱的书扰乱了头绪,根据自己的情况,了解自身一些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去选取相关的书籍来丰富自己。
在这些都准备好之后,下一步就可以创建具体的行动计划,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第一点,把读书目标拆分成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比如,今天要读哪本书,要读完哪几个章节,全部都要列出来,这样的行动计划会让读书这件事看起来没那么难,只需要一天做一点就可以了,因此就更容易坚持下去。
掌握这三点,我们就能把本来难以坚持的一件事变得容易坚持,形成习惯,而习惯会融入到我们的生活里,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也就不会再觉得坚持不下去了。
尾声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过去我们不能坚持一件事,并非是我们毅力不够,而是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行为方法。假如你也有无法为一件事持续行动的困扰,也想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不妨看一看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