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着眼基层,组织工作应下好乡村振兴“三步棋”,描绘山河锦绣“新画卷”
下好“组织建设”棋,提供乡村振兴“加速器”。“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是靠着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起来的,核心是支部。要发挥起村干部、农村党员的模范表率作用,基层党支部通过强化宣传、积极引导,在日常工作中的时候依法办事、规范程序,服务村民的同事,充分尊重基层民主,发挥村民自治,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实现“治理有效”,这样的工作做法才能深入人心。在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方面,党支部要拓宽思路,领班经济合作社、挖掘乡土资源,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想方设法的帮助村民,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解决难题,凝聚人心。
下好“教育培训”棋,打造乡村振兴“新高地”。通过校企联合、科技特派员制度和社会培训机构力量,培育高素质农民,以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等本土人才为重点培育对象,创新多层次、多形式培训模式,通过职业认证、定向扶持和社会保障强化政策激励,培养一支不仅懂技术善经营,而且示范带动性更强的乡村产业领军人才。依托基层党校,切实建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除了进一步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强化村干部发展激励之外,当前还特别需要根据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新的需要,加快培育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全力打造真正懂农业、爱农村和爱农民的乡村骨干人才队伍。
下好“文化发展”棋,焕发乡村振兴“精神魂”。加强文化建设,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让乡土文化焕发生机,这样才能从人民群众的精神内核中去理解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文化阵地是文化发展的载体,在当下复杂新潮的思想中愈发凸显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区分不同的群体,有针对性的增强农村文化建设,既要有老年文化,又要有青年文化,这样才能使优秀的文化内化于群众心中,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实践,当村民们有了一定的文化需求认识以后,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必然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只有通过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建成农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