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打电话来,让我去安慰他的妹妹,因为是多年的好朋友,我与他妹妹也很熟识,听他这样说,就很奇怪,因为在一般人眼里,他的妹妹日子过得相当不错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他的妹妹,小南,医学院研究生毕业,嫁的老公是她本科同班同学,当年追她也是花了好大心思,进校的时候一见钟情,在一起后也是对她呵护备至,本科毕业的时候两个人一起回了小南老公的老家。
因为小南公公在当地还是有点地位的,小南老公毕业后就去了一家附属医院,小南研究生毕业也去了这家医院,大家挤破脑袋都想去的医院,小南去了,然后各种纠结开始出现了。
因为小南去的时候属于特殊情况,医院正好没编制名额了,小南以招聘员工的身份进去,因为学的是神经外科就被分到了住院部,经常要值夜班,小孩生出来之后两个人都顾不了,只好由爷爷奶奶长期带,与爸爸妈妈都不亲近。
医院的医生比我们想象中都更累,小南觉得很辛苦,而且作为没有编制的员工,同工不同酬,事实上,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实际上就算小南拿的薪水比同事少,也比外面很多单位强了。
朋友可难受了,总觉得妹妹当初应该去高校,作为一个女人,医院值夜班顾不了家是个最大的问题。
我这个朋友自己是高校的老师,我就问他,那你平时抱怨说自己工作的时候又怎么想的呢。
他说,我不同,我是男人,我妹妹是女人,你看我们学校女老师多幸福啊!
哎,人们总是这样,看着表面现象,想当然地自以为然,然而,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我正好无事,于是撕给他看,你说你们高校女老师特别幸福是吧,你是指不用考虑科研项目,不用考虑授课课程数量,也不用考虑论文发表情况,更不用去和别人抢职称名额的行政后勤岗位的老师吧,那倒的确是挺清闲的。
如果是上一代的人,完全可以这样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而如今,形势一年比一年变化大,现在那有什么铁饭碗啊,舒适的日子过久了,怕是不知身在何处。
像小南这般年龄,以后的日子还长得很呢,真要去高校一个什么清闲的岗位,十年后,二十年后呢,真要有什么变化,四十多岁,没有核心技术,没有积累的阅历能力,说不养你就不养你,你该怎么办呢,真要老上十几岁,直接退休,倒也好了。
现在,小南在这个医院是很辛苦,高校 的一线教师也不轻松,任何一个单位做事的人都是操心的命,可是凡事是有回报的,不是不报,是你没做到位。
世人都是眼孔浅,总是看到眼前的利益,忘了笑到最后才是赢家。
在实干的岗位,很辛苦,而且最难受的是,不患贫富患不均,同样的劳动,甚至是,我们会看到,总有那么些人,不用付出多少劳动,得到的比谁都多。
物理学上有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英国谚语中有句: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直译过来,就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古惑仔电影里面那句有名的台词: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突然想起我前不久说这句话是对我表弟感叹的,经常有朋友觉得我现在有点拼的感觉,要工作要带娃要读书还要兼职做工作室,我表弟也不能理解我这个年龄了怎么心还挺大,我只能说因为二十多岁的时候胡耍嗨过头了,现在来还。
与朋友谈到小南妹妹的事情时,我突然释然了,以前总觉得自己在二十来岁的时候走了很多弯路,比当时一起毕业走得近的朋友都过得辛苦,一直很是后悔和抱怨刚毕业时候的选择,感觉后来工作时吃的亏流的汗水都是当年不懂事的时候脑子进的水。
而实际上,这些年来的痛苦和纠结,的确不能让我舒适安逸地像我那些一路走来顺顺当当的同学,他们有的一直保研读博工作结婚生子步步为营,有的很清楚自己的优势选择高门豪户在物质上优越于众人,
以前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努力不够果敢不够英明决断,现在想来正是比别人多承受的一些历程,反而造就了如今的我。
舒适会让人麻木,而痛苦会让人清醒。
这些年,最开初因为别人的否定而难受,经历了痛苦的自我否定阶段,历练出了“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内心的日益强大,让我明白了对于我而言,人生的终极意义,就是在于找到自己喜爱并擅长的事情,并一直做下去。
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总会有人想改变你,想让你和他一样,因为这些人们都觉得他的生活方式才是正确的,而世上破坏力最强的从来不是做坏事的人,而是好心帮倒忙的人们。
正如我身边的人都是非常支持我写作的,口头上都是说我的成绩是他们的骄傲,可是当我们侵犯到他的权益,比如刚刚就会有某人喊怎么开水都没有了也不烧,我只好默默地停下打字的动作,去烧开水。
这个时候你要和他讲道理,反问你喊我的时候为什么就不可以烧呢,或者说是没看到我在码字呢,是讲不通的,因为某人的脑袋在特定时候是水泥混凝土做的,不如自己动动手吧,可是文章一旦断了,回来思路又要重启。
所以,可以看清的痛苦可以诉说的愤怒永远不是最强的障碍,真正的痛苦往往来自我们的内部。
而一个人想要实现自我的价值,你所要应对的不仅仅是外界的压力和痛苦,工作的辛苦,同事的排挤,上司的白眼,最难的是自己摇摆不定的内心。
而最可怕的是,当你过惯了舒适的日子,还自以为能过一辈子,却已经在温水中被煮得熟得不能再熟了,想起小时侯我家附近的纺织厂和绵麻织厂,还有某玻璃制厂倒闭的时候,一大群工人在工厂面前摇旗呐喊“还我青春”“我要吃饭”,曾几何时,在我儿时模糊的印象里穿着厂工作服的人过马路都可以横着走。
读书时代去到重庆,过歌乐山的时候被告知前面封路,绕道而行,后来知道是某一工厂工人静坐示威想要重新被安排工作。
我始终记得多年前,当我们的车从另外一条平行的道上绕过,远远地看到几百米外的公路上,乌黑黑地坐了一公路的人,没有声音,深冬的傍晚,虽没结霜,也是寒气逼人,这么多人,为了生活所迫,想要讨份工作,工厂解散下岗却没有一技之长,只好来求助于国家和政府。
那是因为时代的问题,人们最初没有意识到原来工厂那么风光一时的铁饭碗也不能保一世,而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考验人的时代,最好是因为人们可能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最考验人的也就是不仅要会做,还要有头脑和深谋远虑。
现在和未来是属于智慧型的人才,当你拥有别人没有的才能和技术,你就是大神!
是在痛苦中让自己凤凰涅槃,还是温水中煮青蛙,孰高孰低,一望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