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惯例表的工具卡——帮助孩子建立日常惯例表,鼓励自律。
1、和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惯例表。
2、头脑风暴需要做的所有的事。(原则:先记录,不点评、不否定、不评判,仅仅是记录下来,当然记录下来并代表我们认同他,记录下来是对孩子的尊重,记录下来之后可以讨论界限,尊重自己。)
3、拍下孩子做事时候的照片或让孩子画出来。
4、让日常惯例表做主:“你的日常惯例表的下一项是什么?”当孩子没有执行时,就用这句话来代替我们的唠叨。
5、不要加入奖励,因为奖励会带走孩子的能力感。奖励剥夺了孩子体会内在充实感的机会,让孩子依赖于外部奖励。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我自己可以规划,可以做好,这是内在的能力感的体现。如果变成是要有奖励我才会去做,就失去了惯例表的意义。
学习自律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惯例表的要点:
1、彼此尊重的心态,让孩子真正参与。
2、有界限的自由。(我们不是放手不管,而是引导孩子逐渐理智规划和安排自己的事情,有自由、也有界限,家长底线清晰,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遵守家庭的一些约定,比如看电视的时间、次数?几点出门?几点睡觉?等等,在底线允许的范围内让孩子自己选择。)
3、不奖励、催促和唠叨。当孩子没有执行时,我们问:“你的日常惯例表的下一项是什么?”用这句话来代替唠叨。忍是我们家长需要修炼的基本功,如果孩子自己建立了惯例表,而妈妈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和提醒,言下之意就在告诉他,他不用自己负责,妈妈会代替我们担着责任,他是要听我们安排就好。就失去了意义。
4、要有灵活性。很多家长试过?孩子不照做,就觉得没用,其实,如果孩子不执行或者无法做到,是惯例表没用?我们可以问问孩子:“无法做到的原因在哪里?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你觉得有什么地方需要调整吗?”孩子不是天生会理智思考的,当问题出现时,我们引导他们关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轻易放弃。当他意识到需要调,自己参与调整,最后做到了,这不正是孩子学习慢慢理智思考、慢慢学习规划的机会吗。
5、花时间训练。孩子虽然制作了惯例表,举例:(时间和技能)但对时间没有概念。需要多少时间、什么样的速度?我们需要训练他对时间的概念。比如整理书包,这些技能也是需要花时间训练孩子的技能。
6、关注长期效果。
家长经常会问:惯例表有用吗?无论是制作还是执行,它仅仅只是工具,用来培养孩子自信、自律。但也有可能是控制孩子的另一种方式。它关乎我们的初心,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以及长期目标,是用它来操控孩子,还是培养他自律,时间观念、计划性这些品质呢?
惯例表的重点是帮助孩子自律而不是依赖。
一起体验和孩子制作惯例表吧!(案例可替换为自己的语言)
妈妈:宝贝,你慢慢长大了,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好主意,以前都是妈妈帮你安排事情,现在妈妈像邀请你一起参与,规划自己的事情和时间,我们一起做一个你的睡前惯例表,就是睡觉前的计划和安排好吗?
妈妈:xxx现在想一想从吃完晚饭到睡觉前的这段时间,你有哪些事情要做呢?你想到的妈妈把它都记录下来。
妈妈:你想到了•我们要••••••••(听故事、看电视、玩ip、画画、游戏、玩乐高),还真不少,还有呢?还有什么吗?
妈妈:妈妈也想到一个,我们可以准备第二天的衣服,你是愿意晚上准备呢?还是早上起来准备呢?如果晚上准备好的话,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多睡一会儿,你来决定。
妈妈:妈妈看到你想到了很多事情,我们来看一看时间够不够呢?你每天晚上9:00睡觉,那我们吃完晚饭的时间大概是7:00,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安排,那这些事情还真不少,我们想一下哪些事情可以放在晚饭之前,我们可以先划掉,放在其他时间可以吗?
妈妈:我们每天约定的看电视加上玩ip的时间是20分钟,你是放在吃晚饭前还是吃晚饭后呢?
妈妈:如果你现在无法决定,我们也可以放在家庭会议上讨论。
妈妈:好,这些都是我们想到的,那你看一下还有什么要加上的或者是要去掉的?
妈妈:接下来,我们把它排个顺序吧。那刚吃完饭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儿是?然后呢?然后想做的事情是?好的,妈妈把它们前面都标上数字。
妈妈:那这就是你的惯例表,你是希望自己画出来还是妈妈给你拍照呢?
坚持执行,灵活运用,彼此尊重,修正管理
接下来制定好惯例表后就和孩子一起执行,执行的过程也是不断修正惯例表的过程,安排不合理的地方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