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格障碍,信念,以及思考的思考

作者 / 李泽汉

据美国心理协会APA统计,近百分之十的美国成人公民以及百分之六的全球成人可以被检测出至少有一种人格障碍。2013年更新的DSM-V将人格障碍分为了三大类:A包括偏执型和分裂型人格障碍,B包括反社会和边缘型人格障碍,C包括回避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在这些不同的人格障碍中,共同点在于失控的情绪以及无可证实的信念。就后一点而言,为了能准确理解其概念我们需要分别去理解信念的本质与其形成过程,和发出证实能力的思维系统。有思既有维,首先我们不妨探究一下思维的四个基本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混乱无序的,我们将它命名为初思维。在这个维度里,外部信息通过我们的感官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等)进入大脑,再由脑内的神经将这些大量信息过滤删减,最终一部分信息被留下等待进一步处理,而另一部分则被搁置或者删除。将信息分类的决定可以是有意识地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地。在这一个维度,我们可以将这些杂乱无章的、无时无刻的大量信息比作田野里的杂草,等待着被清理利用。但要注意这些感官的杂草虽然来去匆匆,但如果周而复始地经历却能给人留下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影响,这一点过后会更加详细说明。

第二个维度是一带而过的,我们将它命名为浅思维。这个维度里,信息(例如名字,颜色,位置) 被存入工作记忆,之后可以将他们转化成短期记忆或者长期记忆。但浅思维不会用特别多的功夫去理解、分析、和反复记忆,多数情况这些浅处理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很快的减弱直到消失。举个很普遍的例子,刚开完门之后随手把钥匙一放就彻底忘记钥匙的位置,或者刚刚认识一个新朋友的名字但瞬间就忘记了等等。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想去记住和理解这些信息,但可能因为时间限制、声音混淆、一心多用等种种情况不允许更多的处理。也会有少数情况(比如遇见非常不合常理、新奇的事件)信息被毫不费力的、接近完美的保存的下来。简单地说,浅思维简单粗暴的将信息压缩储存到记忆里,就好比被农人在暴雨来临之前匆匆捆绑的小麦,有的搬进了仓库里,有的留在了田里,但不论哪捆在细加工之前都没有实用价值。

第三个维度是有始有终的,我们将它命名为深思维。这个维度里,多种信息以逻辑为导向被主动地与记忆中储存概念相比较、分类、命题。每一个深思维可以以问题或者命题开始,通过寻找证据来增强与现实的连接,通过证明推理来重组规划收集到的信息,通过与过去记忆的对比来丰富理解,通过概括总结来减轻记忆负担,最终得出结论。结论既可以是数学题一样明确的答案,也可以引出需要更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个不令人满足的答案。但,正如人类诞生以来对真理的追求的过程比得到的答案更为宝贵一样,深思维所经历的思维过程比得到的答案更为宝贵。因为答案对命题是唯一的,而思维过程中得到的方法却可以变化无穷。这一过程就好比经过细细研磨的小麦,加工成可以长期保存的、做成各种食物的、健康的精细面粉。值得说明的是,浅思维与深思维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线,而是一个逻辑随着主意识递增而加强的、连续的维度。

第四个维度是若隐若现的、难割难舍的,我们将它命名为定思维,也叫信念。起初,在我未将思维分类之前,误以为所有的思维都与信念同等。但分析证明,只有两种情况可以产生信念:第一种是通过深思维而推理出的结论,第二种则是越过浅和深思维,直接从初思维跳跃到结论。在解释这两种形成过程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去了解信念的本质。所谓信念不单单指世界上各类的宗教信仰,或是星象命运,而是广义上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融入到我们的习惯与直觉,汇成了我们基本的是非观与价值观。这个信念是我们所认定的主观事实,是我们生活的基本法则,也是我们搭建社会的基础。有些信念是众所周知的,比如太阳明天会东升西落或者看见乌云预示着下雨。有些则是只对个人成立的,比如明天早上我会九点钟到公司因为有司机来接我。不论这些信念正确与否,对持有这些信念的人来说这就是不争的事实。通过上面说到的两种形成方式,各式各样的信念无形的存在于我们生命中的各个角落,每当我们获取新的信息的时候这些信念就成了现成的标准,指导着我们的行为。好比在餐桌上用精细面粉或者其他食材做成的美食,不需要客人更多的加工处理就可以直接享用,化为身体能量的一部分。

信念的两种形成方式造就了信念的两种本质。通过初、浅、深循序渐进的思维模式得出的信念是凭借理性主动寻求的产物,奠基于对外部物质世界以及内部精神世界多方面的客观探究,以及对真理不伪的追求。我们将这种方式得来的信念称之为淀信念。在这种方式下形成的信念被广泛的称之为科学和哲学,因为它具有可重复性、逻辑性、和普遍性。越多的信息采集、越复杂的逻辑推理、和越多的重复试验,所产生的信念就越接近真理,也因此越被有同样理性能力的人所接纳。 此类信念根据人类逻辑能力的提升和工具的创造而不断更新、分化着。在追求绝对真理的道路上(如果存在的话),只有形形色色具有说服力的信念,带着我们缓慢的小步向前。不仅深度思考得出的结论成为信念,整个思维过程也成为了信念。不难理解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也理当是正确的。正如一个思维活跃的冰激凌师可以按照一个基本相同的方式做出各种口味和形状的冰激凌,之后这个冰点师再将他的方法写成书或发到网上,这个方法的价值就远远超过了那个冰激凌,一个正确运用逻辑思维找到正确答案的人也同样会运用类似的思维方式去寻找、创造其他的答案。

而在另一方面,略过深思维直接跳跃到定思维是一个更为普遍,但也更为复杂的形成方式。我们将这种方式得来的信念称之为原信念。说它复杂,是因为这种形成方式在人类理性的控制之外,缺少稳定的规律却充满多样性,难于用理性的意志去捕捉。因此,为了便于寻找这些原信念根源,这里要介绍一种叫第三人称理性观察的方法。观察者远离自己第一视角所看到的其他人的信念和自己的逻辑过程,也远离被观察者第二视角所看到的自己的信念,只从第三视角观察被观察者的整个信念形成过程。这个方法不仅有助于排除观察者把自身的逻辑混入被观察者无逻辑或者不合逻辑的原信念中,而产生一个融合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新的信念。还允许第三视角可以不带任何批判地自由观察被观察者原信念形成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被观察者不一定是某个特定的人,而是任何观察者所寻找的原信念的持有者。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第三人称的观察者当成一部摄像机,记录全部被观察者和第一人称观察者的交流活动;也可以当成电影院的观众,置身情节之内、事件之外。这样我们便可以更为清楚的看到原信念少而精的规律和本质。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大部分的原信念是被动植入、主动接受的。 不论对于理性尚未发展完全的儿童,还是理性成熟的成人,都会以两种基本方式接受重复发生的事件。其一,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中,相同的经验得以叠加,相似的经验得以融合。反复发生的事件被下意识地定义为必然,多个重复的事件被定义为因果。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数不胜数,比如下课铃响,被学生定义为自由活动的必然,但事实在于老师压不压堂;年轻人谈恋爱时,每次约会都无比开心,让两人认为将来婚姻也必定美满,只要见到对方就有好事发生。不仅对于人类,动物和植物也有相同的本能,比如主人打开装有猫食的柜门时,猫就认定这是吃饭时间,因为每次它吃东西前都会见到主人开柜子,然而主人开柜子可能另有其他目的;含羞草在被无害的水滴触碰多次后会停止叶子的动作,然而对其他形式的触摸仍有反应(在此不深入介绍科学家对动植物的研究,有兴趣者可以查看斯特凡诺-曼库索教授的研究)。虽然想起来滑稽可笑,但这就是作为这个星球上有神经系统的生物必备的生存技能,被广泛的认识为学习能力。其二,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中,积极的结果增强积极的信念,消极的结果增强消极的信念。与结果相关的事件或者物件也会被下意识地认定为因果,形成信念的强度决定于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刺激的程度。比方说,小孩子每次见到父亲喝醉酒就会家暴,如此重复,孩子会认为只要喝酒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员工会因为得到上司赏识加薪而更加认可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加卖力工作 。以这两种基本方式产生的原信念就像是一盏天平,两边分别称量着消极与积极地事件数量。大部分人的天平会比较平稳,也有一部分人的天平会严重倾斜,这类人被我们熟知为心理障碍者。

世界把更沉重的砝码放在了悲伤地秤盘上。无论是悲伤者的悲伤,还是绝望者的绝望,都是一块块沉重的砝码,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围墙,保护着自己不再受到新的创伤。因着人类和其他生物寻求最直接满足感的本性,已经形成的原信念不容易被逻辑系统再次加工更新。因为每一次运用逻辑思维都意味着消耗大量的精力和再次面对一直逃避的记忆,半途而废的思考只会再一次用于增强消极的信念,认为思考也是无用功、改变不了现状。我们可以在任何一种人格障碍上观察到这种思维现象,也可以观察到他们原信念形成的原因大都来自于受到了在其年龄段用理智解决不了的重复性问题。没有选择用“创伤”而用“问题”的原因是不同人在不同心理年龄对创伤的容忍度也是大不相同的。比如,一般小孩子对家长的批评格外敏感,他们会认为父母不喜欢他们了,即使父母解释了动机和理由,在他们的年龄也不会理解;然而如果同样的事发生在一个成年人身上,过了初期情绪化的阶段就会思考事情的原因和动机,从而化解心结。大多人格障碍的形成往往是一系列因素重复组成的。若想烹饪一个心理障碍,那就需要准备一个复杂的菜单。

思维就像一场敌众我寡的战争,对战的士兵只是受将领控制的个体,只有通过研究士兵们的战斗方式,才能认识并击败核心的指挥官。在这场思维的战场上,敌人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事件,而是引发这些事件的基本原理。通过观察各类人格障碍而引发了对逻辑思维的思考,从思维的维度上发现信念这个产物,又从信念的两种本质发现了信念的形成方式,最终观察到了人格障碍的形成来自于在超过其理性年龄可承受的消极的原信念的过度积累。

写本文的目的是本着对真理的执著和过程贵于结论的信念而进行的思考的尝试,内容不免存在许多逻辑的瑕疵,和许多对真理的主观设定,但也都是经过本人思维系统处理过而产生的淀信念。只愿本文对这些神奇奥妙的真理所尝试的简单思考能引起更多人对思考生命本质产生更多的兴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0,978评论 6 49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9,954评论 2 38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623评论 0 34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324评论 1 28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390评论 5 38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41评论 1 28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892评论 3 40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55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04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51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569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54评论 4 32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34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2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50评论 1 26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260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46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