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广播里听到一则励志故事:英国伦敦西南部德文郡巴德里小镇的农民贾斯汀,历经三十年时间,在家乡附近一片6000亩的荒山上种满了橡树。他平凡而伟大的事迹被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天空》杂志刊载宣传。这则故事我听了又听,每次都会令我内心波澜起伏。
贾斯汀只是一个牧羊人,而他所做的也仅仅是每天在荒山上种下100粒橡树种子。可是他坚持了三十年。三十年对一个人而言,是最美好富丽的年华。贾斯汀之所以能够做出如此不凡的成绩,秘诀全在于他对梦想的坚持上。
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认识,更多源于许多外在的因素,比如先天因素、身世背景、生活环境及人生际遇等等,却鲜有人对一个人的内在因素产生深刻的认识。而现实中存在最普遍的悖论就是,人们极度渴望取得成功,却很少有人在行动上竭力追寻成功。
在我模糊的印象中,记得大约是高中时期,在我们教室墙上悬挂的一个画框中,有一句名言: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生活中大抵有不少这样的人,我算其中一个。懒惰是人的天性,但那些在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背后,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克服惰性后所付出的辛勤汗水。
今天,“成功”这个概念是最深入人心的。人人也都知道拼搏与奋斗是铸就成功的利剑。但这只是太过笼统的说法,具体到追梦的行动中,我们会遭遇数之不尽的艰难困厄。尽管失败往往由许多因素导致,但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也许就是半途而废。
有一句名言:重复是成功之母。这可能是道出成功秘密最实在的一句金言。但事实是,重复会给人带来无尽的痛苦、无聊与机械感。人类最不能忍受一成不变的重复,仿佛这是一只巨锤一次次地降落在自己的生命之上。于是,在重重的疑惑与阻碍中,各种针对人类的心理、精神、天性与社会性的研究理论横空出世。尽管诸多领域的理论丰富、详实又具有说服力,却存在各自为阵的偏狭与片面。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只关注那些对我们最实用的理论。
习惯对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项好习惯,不仅可以改善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也可以塑造人的个性,开拓美好的未来。在美国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一书中,他为人们开启了一扇人人熟知却常常忽视的门,即培养微习惯对我们的重要性。
盖斯以自己为例,他从2012年末开始,坚持每天做1个俯卧撑、读1页书和写50个字。他说,这些微小的目标因其太不足道,根本不会对我们的意志力造成威胁。甚至,它们还会欺骗我们的潜意识,逐渐扩大我们的舒适区。在培养微习惯的过程中,他常常超额完成目标,因此带来的自信与充实感一点点地促使他成长。通过三、四年对微习惯的坚持,他已塑造出一副健美的身材,阅读速度与写作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培养一项习惯究竟需要多久,虽然存有各种不同的理论,我们却无法使自己相信其中任何一种。而且,培养新习惯是要打破原来的自己,重建一个崭新的生活面貌。养成新习惯因为存在各种内在与外在的制约,常常遭致失败。而微习惯提倡的微步骤相对而言,则有着其他理论无法媲美的优势。同时,微习惯理论除了拥有普通习惯理论所不具备的各种可行性外,也不排除普通习惯理论所提倡的高大、宏伟等特性。若是愿意(而且只要开始,常常会如此),在培养微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更多、更好,这对建立我们的自信、提升继续向前的动力有百利而无一害。
每天进步一点点,终将获得巨大成功。类似这种的励志鸡汤铺天盖地,因此常令人嗤之以鼻。遗憾的是,却很少有人以严肃的态度思考这句话,进而将它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与生命。所以,我们最后看到的世界就是一座“金字塔”。
英国老人贾斯汀也许一辈子也没听过“微习惯”的说法,但他却成了践行微习惯最好的经典范例。在此,我无意夸大微习惯,也无意再将它与成功或人生的价值联系在一起。因为,我才刚刚接收了它全新的洗礼,准备上路。
是时候了。从今天开始,我将努力践行“微习惯”。
1.每天阅读5分钟
2.每天写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