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耀司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意思是我们需要和他人碰撞,并且通过他人的评价和反馈,才能真正了解和看清自己。
另外还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也是同样的意思,我们需要从他人的反馈和看法中建立起真正的自我。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自己的盲区,也就是别人知道的而我们不知道的,通过以他人为镜,能更加真实地看清自己。
别人的意见一般分为2种:肯定和否定。一般来说我们都喜欢听肯定的话,因为得到别人的认可会让我们很开心;另外一种是否定,也就是说不被认同的那种意见,一般听到否定的意见我们会不太能接受,反而会有一些排斥。
其实只有听到否定的意见时才能看到我们的盲区,我们可以从中去听听别人在说什么,他说的对不对,他说的对我们有没有帮助,如果是对我们有帮助的话,就可以被我们所用了,这就是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另外如果底气足一点的话,还可以虚心请教,我可以怎么改呢,我还可以怎么样做得更好呢。
但是往往很多人都没有这个底气,这个底气就是:良好的自我认知。丛老师说我们对否定难以耐受,主要是因为内在有一个恐惧的逻辑:我只要有一个不好,那就整个都不好了,习惯给自己全盘否定。
比如美工老师指出我做的图不好,当时我的感受就是自己太差了,而且是哪里都差,完全沉浸在这种“我不好”的羞耻感中,所以是没有勇气请教老师的。
如果我有清晰的自我认知,知道他只是说这一张图做的不好,并不是说我所有方面都不好,如果能清楚知道这一点,那我就敢于请教老师了,在请教的时候,他再指出一些问题来,我也能虚心接受了,因为我知道我还有很多方面是好的,并不会影响我整体的价值感。
真正的自信就是:我有一个方面不好,并不能说明我所有方面都不好。只要我有好的地方,我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