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感受:
这位仁兄不仅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元认知能力,更善于主动学习,能够在上课前就做预判课程内容与设计,脑海已对课程有认知水平,不但课前主动为听课调动所有的能量,为在课上能够和老师思想对接对碰撞,同时他的格局与站的高度不一样,所以他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也自然不一样。即便预判不准,但是因为对课程有心理表征,上课时会更容易理解老师的内容,和老师思想碰撞,吸收效率也更高,一堂课下来不仅懂老师的内容,还掌握老师的思维,内容价值及课程模型。
(二)对比差距:
1:人家已站在老师授课人的角度和高度在做课程预判,脑海中已有完整的思维结构,而我还仅是在接收信息阶段。
2:我不仅还没有相应的心理表征画面出来,也是才开始了解到临界知识,底层思维,元认知,这些专业术语,证明我书读的不够多和深入,此类知识体系也还没形成(但学习方法掌握了,加上锲而不舍的努力,相信很快就会有质的飞跃)。
3:当我学习过程还在追求what的层次,而人家已到了研究how和why的高级层面,所以,认知不同,导致看相同事的层次及能力也不同,(加油)。
(三)如何改进:
1听从指导:
现在在缘脑对这种高效学习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就要利用老师提出的六步骤(找导师,找关键词,构建,关联,刻意练习和复盘)进行高效学习。尤其学会善用关键词构建知识结构,关联关键词构建更完善的心理表征。
2上课模式:
a:课前:在上课前先了解一下作者的背景,例如看看他的公众号,知道他的较为完整的体系,上起课来容易产生较全面的心理表征。
b:课中:情绪方面一定要准备好,这个非常重要,如果自已状态不佳宁愿不听课,因为他有复盘的机会,在听的第一次就要入脑,并在课堂中抓关键词,并思考课程的框架结构,
c:课下:马上回想老师讲的关键点并串联,回想这堂课的价值核心是什么,老师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
3:课后练习:
a:刻意练习:阅读相同主题书籍,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键点和了解本质,串联更多的关键点。
b:量的积累:相同主题的书至少看三十本达到量的积累,精读需挑二十本阅读。
c:势能提高:从阅读,思考,输出和复盘的过程不断完善这个领域的心理表征,提高这领域的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