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
拿到人的手里就算完了。”
忆往昔峥嵘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代表作有《四世同堂》、《茶馆》、《骆驼祥子》等,其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很强的“京味儿”。
谈起笔名老舍的来历,年仅25岁的老舍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任教,一直在伦敦待了5年。正是在伦敦的这几年里,舒庆春第一次写小说并用“老舍”的笔名开始了创作生涯,而这段时间也成为老舍人生和事业中的重要阶段。他曾自述:“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做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
与人为善的他
在老舍的一生中,帮助过的人很多。
在青年时期,他帮助自己的伯乐宗月大师做慈善;
在伦敦助教时期,他将思念转化为动力,开始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希望通过写作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到这种现状;
抗战时,积极投身于革命,为前线战士们提供精神食粮;
建国后,他动用自己的关系,帮助失业的盲人学技术、学艺术,让他们学会谋生的技能;
诚然,他对朋友更是友善,常邀请朋友来家作客,曾在街上看见吴光祖被卖掉的画,花钱买回来送还给吴光祖。
“他们”的老舍
他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
——季羡林
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朱光潜
虽然我没有赶上受他的教导,但我和老舍的关系,是在师友之间。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友谊越来越深厚,到后来,成为亲密的朋友,尊师之感全没有了。
——臧克家
纪念老舍逝世五十五周年
今天是老舍先生逝世五十五周年,如今,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文艺界尽职的小卒,睡在这里。”固然,我们不仅要记得老舍先生的那些绝世佳作,更要记住他是第一个写出对外汉语课本的中国人,也是因去世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的人。
老舍先生对于文字的执着,对于底层人民的温良,对于当时整个时代的认知以及对于生活无与伦比的热爱,都是值得我们敬佩、学习以及纪念的。在此,“敬仙颂”的永恒殿堂为大家保存了老舍先生等名人的资料,供大家学习与怀念,还有敬香区与留言区,方便大家表达自己的心意。
斯人已逝,香火一缕,敬老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