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最初创建这门学问时,正值60年代的冷战时期,在这样的特殊历史背景下,马歇尔在给这门这门学问起名字的时候,选用了圣雄甘地的“非暴力”这个词,因为这门学问与语言有紧密关系,于是他把“非暴力”和“沟通”结合在一起,取名为非暴力沟通。如果我们认为这门学问是“非暴力”地“说话”,那仅仅是望文生义的判断,认为是运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的语言模式,也只是看到了其“形”。
马歇尔后来曾说,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在于对人的内在需要的持续觉察,被称为“基于需要的意识”——无论人们做还是不做某件事,都在试图满足某种内在的需要。
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中,隐藏着我们看不见的需求。非暴力沟通就是提醒我们注意那些看不到的需求,如同小王子说的这个世界真正美好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才能看见。所以,非暴力沟通又被称为“爱的语言”和“觉察的需要”——这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