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计 3123 字,预计阅读需要 20 分钟。
春节假期即将结束了,祝大家开工顺利!我是河林。
没想到刚写完年度总结复盘之后,下一篇更新还是一篇复盘。
契机是看到了松月(野生运营社区的主理人)发了自己的 1 月总结,于是觉得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向松月学习,定期输出自己的总结复盘。
我也一直相信,复盘是成功的利器,而输出倒逼输入,也一直是我致力于践行的成长理念。
而我刚好也正在杭州居家隔离,被关在家里,比较闲。
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写下了这篇我自己的 2022 年 1 月复盘。
因为是月度的复盘,所以很多事情都处在进行中,还没有特别成熟的结果。
不过这样挺好,算是为自己的工作和成长之路刻下路标,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来时的方向。
01工作收获:1月是总结复盘以及重新开始的时间。
1 月,是去年的结束,也是一年的新开始。
在 1 月我和领导完成了我 2021年 度的整体绩效沟通,得到了一个 B 的评级,我觉得还是比较客观的,能够接受,证明我依然需要在核心指标上做出更多的成绩。
虽然有些职场人非常反感和领导谈工作、谈所谓的规划,觉得无事可说;但是我一直都认为,每一次和领导沟通工作的机会,都应该重视和珍惜。
向上沟通,是必须关注的课题,每次遇到绩效沟通,或者阶段性工作免谈的回忆,我都会去关注三件事:
1.了解领导对我的看法:我做出了哪些成绩得到了认可,我有哪些地方存在不足;
2.表达自己对目前工作的态度:我对我工作的看法是怎么样的,我觉得我目前掌握到了何种程度,我接下来的态度和决心;
3.交换彼此对接下来工作的观点,修正自己的想法,树立新的目标;
这三件事,是我每次和领导沟通时会为自己设立的需要达成的目标,如果没有提及到某个部分,我也会主动发起话题,去实现自己的需求。
绩效沟通之后,也在 1 月份参加了各式各样的总结会议,并且制定了自己的 2022 年 Q1 的 OKR 。
新的目标也是新的责任,尤其今年的新目标对我而言也是极大的挑战,所以我必须格外重视。
在对自己的工作复盘的过程中,我也对我的工作有了更多的理解:
比如——
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越来越专业、成熟的运营,或者说营销人。
那我怎么判断我是否达到了我的期待呢?
我觉得一个标准就是:
我对我自己的项目有掌控感;我有我自己的风格和方法;
这个想法来源于自己在工作中所做过的一些决策,当你做过足够多的决策,体验过足够多的纠结,尤其是在自己的想法和行业内普遍做法之间进行了足够多的取舍之后,就会对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所面临的的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
我通过自己的工作,慢慢形成了我自己的运营观,建立并且修补了我的运营逻辑和手段,我觉得这是我获得的成长。
这是在复盘了我们 12 月份做的双十二以及年终回馈的活动时,得到的一个需要关注和改进的点。
内容的呈现风格,必须和活动的主题适配,而且相关的设计资源一定要提前争取,和设计师沟通好需求,才能在活动、内容上线的时候,达到最佳的效果。
如果之前没有规范,那么就是需要运营去前置想到并且推动的事情。
还有工作中还有一些可以改善的不足之处:
在工作中,不要总是重复自己的机械性操作,而忘记对自己负责的内容有更多主动的审视、思考;
自己着手的每一块内容,在交接给别人之前,都应该经过自己的再次检查确认和打磨,这才是专业的体现。
还有这一条——
为了避免风险和及时弥补工作失误,这一点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不仅要让自己知道,也应该及时同步所有的同事,尤其是新同学。
总的来说:1 月份是复盘、展望、制定新计划的一个月,也很庆幸我在 2 月工作开始前写下了这一篇 1 月复盘,希望之后也能坚持。
02成长心得:不要自我设限。
首先回顾一下 1 月份我的flomo记录报告。
回顾 1 月份记的几条有关成长的笔记,挑选几条我觉得最重要的,作为我 1 月份的成长心得;
不要自我设限,是今年年会上我们的董事长所讲的主题之一,她举了我们公司三个同事的例子,她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在公司经历了部门变动、岗位调动,不得不从事与原来毫不相干的岗位,但是在她们的努力下,都做出了非常出彩的成绩。
不自我设限,也是我自己对我的期待,我把它当做我的座右铭之一,也希望能通过我的行动,把这个标签贴在我身上。
什么是不自我设限?
我的理解就是:敢于走出舒适区,不拒绝每一件有价值的挑战,不畏惧每一个难关。
我在 B 站上看过一个陶勇医生的采访,他说他自己之前一直自认平庸,性格内向,很长一段时间都陷入自卑情结的困扰;
直到有一天,医院组织了一场分享会上,邀请权威的外国专家来分享;
在中间的提问环节,外国专家向在座的全院医生征集问题,全场无人响应;
而陶勇医生这时,突然被自己座椅上的钉子扎了一下,于是便起身调整座椅;
当他站起来的时候,才发现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外国专家也很高兴,热心地询问他:你想问什么?
陶勇说:当时只记得自己脑袋里一片空白,全场寂静无声,安静地连一根针掉落的声音都听得见。
他回忆说,他现在已经不记得他当时到底问了什么,周围人什么反应,外国专家做了怎样的回答;但是他记得,他当时确实提了一个问题。
就是这件事,改变了他之后的人生轨迹。
他开始意识到:所谓的那些困难,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后来,他开始参与各类演讲比赛,教学比拼大赛,技能比拼大赛,不断斩获各种奖项,成为了一名全国知名的杰出眼科医生。
我们需要的,就是为自己准备一颗把自己疼醒的钉子,在关键时刻推自己一把,告诉自己:
为什么不试试呢?
03:阅读技巧:学会用1张卡片,说完一整章的内容。
1 月份末尾,我们小区被隔离了,不允许出门,我也没法回家,只能留在杭州过年。
被隔离的这几天,我开始在家读《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这本书。
在读书的时候,这个过程中,建立了一个新的做笔记的方法。
具体方式是这样的:
1.在Notion里按照原书结构,整理读书笔记,只摘录重要的原文;
2.用flomo里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内容,针对有价值的部分,记录我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按照自己的理解,串联起这一章所有的flomo笔记,重构一整章的框架,把我读完这一章的核心收获浓缩在一整章卡片内。
以《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第二章为例:
这是我在notion里记录的笔记,完全按照书的目录结构,整理原文内容;
△框架结构
△原文内容摘录
然后在阅读过程中,每读完一段或者一节,我就会用自己的话重述这一部分的内容,删减掉多余的部分,提炼出对我有价值的核心观点;一张 flomo 卡片,只记录 1 个主题👇
最后,在读完整章后,我会用自己的说法,串联起整章的内容,把所有内容收录在 1 张知识卡片里👇
这个方法也是我最近自己实践总结出来的,我自己感觉还不错。
主动参与的程度非常高,也是我一直推崇的费曼学习法的践行。我非常喜欢,之后还会继续执行下去,有机会的话也会和大家做更多分享。
04正反馈:每一次微小成就的达成,都是在为长远目标的实现添砖加瓦。
记录 1 月份的一些正反馈,给自己信心,让自己迭代和成长的脚步更加坚定。
在每日运营案例库发了自己的拆解帖子,这一次发的应该是对一个外卖券公众号的拆解,然后获得了鸭头私发的赞赏红包。
不得不说,每日运营案例库的激励力度是真的大,发过几篇高赞帖子之后,基本就赚回星球票价了,根本不亏。
工作方面的正反馈,1 月份写了 2篇电商卖货的稿子,拿给同事看后,被夸赞我很有写文章的潜力。对我而言也是一个认可和激励~
以上就是我对 1 月的总结和复盘啦。第一次写月度复盘总结,希望之后能写得更好。
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结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