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侯十年(前509)时去朝见楚昭王,带着两件漂亮皮衣,一件献给昭王,一件自己穿。楚国令尹子常想要蔡昭侯那一件,昭侯不给。子常就向楚昭王说昭侯的坏话,把昭侯扣留在楚国达三年之久。后来蔡昭侯知其中原因,就把自己那件皮衣献给子常,子常接受皮衣后,才向楚王建议把昭侯放回国。蔡侯回国后赶到晋国,请求晋国帮助蔡国攻楚。
十三年(前506)春,昭侯和卫灵侯都在邵陵盟会。蔡侯私下要求周大夫苌弘把蔡国在盟会上的位次排在卫国前面。卫则派史陈说卫康叔德高功大,于是卫国排位先于蔡国。夏天,蔡国按晋国意愿灭掉沈国,楚王大怒,发兵攻蔡。蔡昭侯派其子去吴国做人质,请吴国发兵共伐楚国。冬天,蔡侯与吴王阖闾攻破楚国,进入楚都城郢。因蔡侯痛恨子常,子常心中害怕,逃到郑国。十四年(前505),吴国撤军,楚昭王光复楚国。十六年(前503),楚国令尹计划攻蔡报仇,在向民众鼓动时泣不成声,蔡昭侯听说后十分恐惧。二十六年(前493),孔子到蔡国。楚昭王讨伐蔡国,蔡侯恐慌,向吴国告急。吴王认为蔡国都城距吴国太远,要求蔡侯将其国都迁得离吴国近一些,以便于出兵相救;蔡昭侯也不与大夫商量,暗中答应了。于是吴国出兵救蔡,并把蔡国都城迁到州来。二十八年(前491),昭侯要去朝见吴王,蔡国大夫们怕他再次迁都,就指使一个名叫"利"的盗贼杀死昭侯,然后又杀掉利以推诿杀君之罪,于是拥立昭侯之子朔为国君,就是成侯。
这就是两件漂亮皮衣引发的诸侯战争嘛!蔡昭侯要是只带一件漂亮皮衣给楚昭王,自己不炫耀并不穿另外一件漂亮皮衣,那楚国的最高长官子常也不会向他要,以后的种种事情也不会发现。我在以前写的:不少人都想彩票中大奖,我认为这不是好事
一文中就已经讲过密康公的前车之鉴:有三个女子来投奔密康公,他母亲说:"你一定要把她们献给国王。君王田猎都不敢猎取太多的野兽,诸侯出行对众人也要谦恭有礼,君王娶嫔妃不娶同胞三姐妹。那三个女子都很美丽。那么多美人都投奔你,你有什么德行承受得起呢?君王尚且承受不起,更何况你这样的小人物呢?小人物而拥有宝物,最终准会灭亡。"康公没有献出那三个女子,只一年,共王就把密国灭了。小丑备物,终必亡啊!蔡昭侯也是如此,他没有那个实力穿漂亮皮衣,穿了就一定有人向他要,不给就能将他扣留在楚国达三年之久,若他有楚国相等的实力,楚昭王敢扣留他不?子常更不敢向他要另外一件漂亮皮衣了。还有就是他是诸侯,应该知道子常是小人性格,所谓小人,就是那种人品差,气量小,不择手段、损人利己之恶徒。他们动辄溜须拍马、挑拨离间、造谣生事、结仇记恨、落井下石。我记得郭子仪与小人打交道的秘诀,就是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子常要漂亮皮衣就给他嘛,他一个令尹敢和楚昭王穿得一样,以后自然有其他人找他麻烦,有那扣留的三年时间发展自己的实力不好么?我觉得蔡昭侯做得最错的一点是完全依靠第三方来报复别人,他要是主要依靠自己的实力、别人只是辅助合作来报复最后也不会挂,只需分点其他人利益就够了,依靠别人有些事情就得听别人的,迁都这里面牵扯到多少利益啊!都城边的土地、城里的店铺、一个城的底层官员等他也不与大夫们商量,依靠吴国的帮助就迁了一次,他若是跟人商量一下,讲明利害关系分点利益出去也没什么,但他第一次不声不响地就迁了,刚过了两年,大夫们的家当也大部分转移过来了,昭侯又要去朝见吴王,你说楚国的大夫们怕不怕?要是再迁一次,那两年的经营就又白费了,于是他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我在周厉王死于治大国, 若烹小鲜一文中就写过:你想做什么事,一定要想想这事你会牵涉哪些人的利益?哪些人会受损?哪些人会得利?若得利之人较受损之人强大,那这事就可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