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就听说有人从印度代购药品,价格便宜,药效和国外产家差不多,可以替代。
今天没想到这样的故事拍成了电影《我不是药神》,故事从一个买卖印度神油的程勇讲起,程勇的父亲身患病无钱医治,老婆离婚出国,当得知癌症病人吃不起4万一瓶的正版药时,而印度有仿制药,从此为赚钱为父亲治病而做了印度药厂的中国代理。
药在各病友群中销售,后被卖假药的盯上,而此时瑞典药厂也在追查看这些仿制药品,程勇的原始积累也不少了,将这一销售渠道卖给了另外一人,这人却将药价提高,病友们不再保护他,而被公安机关追捕,这期间病友们买不到低价仿制药,又吃不起高价的正版药,只有等待死亡的到来。
故事讲到这里,观众的观注焦点也出现了,一面是生病穷的吃不起药的病人,一面是被公安追捕销售仿药的药贩,这时自然矛盾直指公安,而电影的初始目的逐渐表露了出来,矛盾的指向也很明确了。
按说这样煽情的情节,一群似电影里描述的得了"穷病"的人,那种对生期待,另一方面又是那样的无耐,我却没有掉下眼泪,甚至是没有心痛的感觉,是我心太冷漠了吗?不是的,原因是现实是真实的,而电影拍的太假了,尤其是当程勇被抓,一路两旁都是癌症病人送行时,我浑身起了鸡皮疙瘩。
电影又要树立一个高大上的形象了。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也不可造假。
这是想要说什么呢?生了穷病,吃不起药?还是说贩卖仿制药不该去打击,在情与法中间可是法不容情呀,况且这里还有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批判药价虚高吗?而电影的结尾又说都纳入了医保,政府从财库里支付呀。批判公安不该去抓吗?可那个办案民警已同情患者,已明确向公安局长表明办不了这个案了,那只有让那些不明真相的观众去痛恨那个局长了。
印度的药厂也关闭了,程勇二千元的成夲购入,五百元销给全国各地的病友,这个情节想让人感动,这符合常情吗?假的比那仿制药还假,怎么能打动人呀。
电影看完了,肚里好像吃了个苍蝇,倒胃,想吐却吐不出来,只能说又给天价演员买了一次单。
稍等一下,好好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