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我生活在农村,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农村,十二三岁才进的城里。现在也没有钱住在市中心,住在一个汽配城附近,附近有工厂也有未开垦的山峦。从住进城里以后我就觉得住在城里好,衣食住行都方便,想吃什么好吃的都吃得到,只要肯花钱,吃美食是很方便的事情。买衣服也方便,一趟公交车,两块钱的公交车费,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到达区里最繁华的商业街,那里有各种我知道的名牌,也有在节日打折出售的廉价货。和朋友亲戚熟人来往也方便,稍远一点不用走路,他们有自己的小车,搭个顺风车,很快就去了。
住在城里确实好,可我从来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住在城里?难道仅仅是为了生活的方便??
其实仔细想来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住在城里其实就有一个方便,和人接触方便,无论是认识多年的老友还是因为工作需要在某个会议上可能认识的人,都是为了和人接触方便而已。
中国人有个很出名的东西,中国国内出名的事物很多,比如万里长城,比如秦始皇的兵马俑,比如五岳归来不看山的五岳,比如青梅时节家家雨的梅雨季节,还有很多风物,还有更多美景。不过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是最喜欢热闹的。中国人似乎害怕一个人相处,中国人害怕被孤立,中国人喜欢人头攒动的地方,中国人喜欢人多有小故事的地方。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热闹?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有智慧的民族,四大文明古国,到现代还留下的只有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印度都没落了,四大文明古国现在就剩中国这一个了。中国人的智慧是方方面面的,而中国人群体的智慧里面,恐怕凑热闹也算是一种。单单只是中国人喜欢热闹吗?不是,外国人一样喜欢凑热闹,不过没有中国人这么明显而已。中国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不是一个人孤立地存在就是人了,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中国的古人很早很早以前就明白了。
而我在写作中必须面对另一个事情,这个事情和中国人普遍的智慧背道而驰,就是:孤独。写作的时候是没有朋友的,一个人,一台电脑,一个键盘,一段时间,就是一次写作,大不了偶尔开点音乐,顶多这样。
写作的时候不可能和人聊天,写作的时候更不能聊QQ聊微信,写作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一个人一颗心灵一心写作。
孤独,是存在的,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我想坚持把写作之路走下去,很多东西我渐渐学以致用了,更多的东西我还在学习,很多障碍我都踢开了,虽然不知道未来还会存在什么样的障碍。但一直有一样东西存在着,伴随着写作始终,既是阻力也是动力,既是小障碍,也是大麻烦,就是这个被称作被叫做孤独的东西。想要一直写下去,就必须了解这个东西,并且随时准备和他过招,每一次都要战胜它,这样写作之路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