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长的时间内,这件事情不会发生,大家还得使用各国央行发行的货币。先来看看虚拟货币:
首先,作为商品交易和流通的媒介。成本太高、交割时间太长。在星巴克买一大杯16盎司的咖啡,大约是2.5美元。使用信用卡支付成本大约3美分,很行卡的成本1美分,交割时间不会超过一分钟。比特币支付的(耗电量太大)成本大约20美元,交割时间少则两小时,多着两天(每一次交割,都要通知所有的服务器某个比特币的所有权转移了)。
其次,作为记账工具。作为世界贸易的一种结算货币,首先就是币值要稳定,否则做进出口贸易的人,无法承担贬值风险。比特币动不动一天就浮动10%,就不具备作为结算货币的功能。
第三,流动性问题。任何一种货币要成为经济体商业的媒介,前提是具有流动性,而且供应量要和经济规模匹配。比如中国经济发展较快,货币的供给量就要增长的比较快。比特币等将比电子货币的一个缺陷在于,供应量优先。当货币供应量不足时,意味着随经济发展,制造出了越来越多的商品或服务,单位产品能换回的货币是越来越少的。
第四,对经济的调控。央行平衡表的作用,帮助各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作用非常大。二战后,虽然世界上有经济危机,但是持续时间不长,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国央行能有效地对经济问题做出反应,帮助国家度过危机。唯一例外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欧债危机,很长时间问题都解决不了,其根本原因是,欧元区还不是一个国家,却只有一个央行,欧洲央行无法对危机快速反应,必须通过所有成员国同意,最终导致危机越来越重。如果全世界用一种加密虚拟货币,经济出了问题(当有问题的地区和没有问题的地区搅在一起),试图用同一种货币政策解决所有问题,就行不通了。
第五,处于对风险的考虑。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看似货币发行量很大,但都不是乱发的。使用加密的电子货币风险,其实比央行的破产要大得多。最有效解决交割时间、成本和安全性的方法,恰恰是银行或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发行集中式的、非去中心化的加密数字货币,交易直接走他们云计算中心进行。因此,今天很多人对区块链的认识,已经从非去中心化不可,到了思考去中心化的必要性。
对于加密数字货币与传统的央行背书的货币争议在于:第一点,纸币和虚拟货币之争,其实今天的纸币大多数已经是虚拟的、电子化的,仅仅是处于记账目的,这一点和加密数字货币没有不同;第二点,到底该信各国央行,还是相信算法。姑且存疑。但要注意,并不是说央行不能发行数字化的虚拟货币,很有可能,最后摘桃子的是各国央行。
最后,需要说明,不能把货币和发行货币的机构割裂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