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讲,“无论走到哪里,家乡的味道总是最让人感到温暖的。”从东北小城走出来的我,也总是怀念家乡的味道。
我想起余华的话,“味道总是最让人怀念的,因为它们承载了我们的记忆。”生活就像一道道的风味菜肴,有酸菜的酸,有冰糖葫芦的甜,有苦涩,也有辛辣。
那些记忆中的甜,是小时候手中糖球的甜蜜,是大铁锅里熬制出的糖稀的甘甜,更是冰糖葫芦那丝丝冰凉的甜意。
但最令我难忘的,是与冰糖葫芦有着深厚情感的联系。
01旧时光里的父爱滋味
我的父亲,一位深藏不露的国家二级厨师,他在厨房里简直就是一位魔术师。记忆中,父亲总能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变魔术般地给我们带来美味的佳肴。
特别是在寒冷的东北冬天,当其他人家难以寻觅新鲜美味时,父亲却能做酥饼、炸麻花、炸油条。
童年里最幸福的零食,就是我父亲做的糖葫芦。他会在寒冷冬日里,买来一大堆山楂,亲自为我和哥哥制作糖葫芦,满足我俩小馋虫的味蕾。
制作糖葫芦的过程,对于年幼的我来说,就像一场精彩的表演。父亲将新鲜的山楂洗净,去掉核,再串在竹签上。接下来,他将一锅糖浆煮得恰到好处,既要保证糖浆的黏稠度,又要控制好火候,使之不要太过于浓稠。当糖浆达到合适的温度时,父亲便将串好的山楂放入锅中,迅速翻转,让每一颗山楂都均匀地裹上一层糖衣。
最后,父亲会将糖葫芦放在冰凉的铁板上,让糖衣冷却凝固。那时候,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但父亲总是笑着说:“耐心等待,才能品尝到最美好的味道。”
终于,当糖葫芦冷却完毕,那层糖衣变得脆脆的,父亲会拿起一颗递给我,那甜蜜的味道瞬间在口中弥漫开来,成为了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这些年来,父亲因身体不好,提前退休了,但他找到了自己另外的一个爱好,他爱上了种地,开垦了小城边上的几块荒地,勤劳的父亲会种上一家人爱吃的蔬菜。
母亲喜欢吃豌豆、玉米,还有自己做的大酱,父亲就默默地种上豌豆、玉米还有大豆。
每次回家,看着父亲忙碌的背影,吃着他种的蔬菜,我总会想起那些年他为我们制作的糖葫芦,以及他对我们的深沉爱意。
现在,行至中年的我终于明白了,父亲那份爱意就像这糖葫芦一样,甜蜜而持久,点点滴滴的小事串联起来,就成为父亲厚重的责任和深沉的爱。
02平淡生活中的甜蜜
我的另一半烤鸭先生,我的支持者,总是默默包容我的坏脾气。
他不大张扬,却总能感受到他的爱意。我喜欢喝小米粥,他就研究如何把小米粥熬得软糯香甜。各种纪念日,他总会送礼物,最感动我的是糖葫芦带来的甜蜜。
他喜欢遛弯,有时候会带着一串糖葫芦回家,那是对我满满的爱意。我知道,无论是哪种口味,都是他对我满满的爱意。他不会说浪漫的语言,却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细水长流的幸福。
03小帅哥的温暖心意
我的儿子,小帅哥,正在上大学,他充满了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和对生活的热情。他懂事自立,性格绝对是遗传他的父亲,默默自律,不多言不多语,低调而内敛。
前几天,他自己赚了人生的第一笔钱,问我需要什么,我说不需要,他要给爸爸买电脑,爸爸也说不用。我和烤鸭先生欣喜地看着他的成长和努力,常常开心地讨论儿子的点滴爱意。
儿子,他会自己花钱请我们去吃饭,过生日会给我们买贴心的礼物,碰到好吃的零食,也会给我们买上一份寄到家里来。以前,是羡慕朋友家的小棉袄,现在我也蛮享受我家小帅哥的温暖,他的爱和他父亲一样,如小溪缓缓而流淌。
这周五,他从学校回家,在路上竟然给我买了一串山药豆糖糖葫芦。
看到糖葫芦的瞬间,我仿佛看到了父亲的影子,看到了先生的影子,也看到了我们家族爱的传承。儿子啊,你不知道,那一刻,妈妈心里有多甜。
写在最后
张爱玲讲:“家,是我们味蕾的归宿,是我们情感的港湾。”
我最爱的这三个男人,父亲、丈夫、儿子,通过糖葫芦传递着家的温度和情感。
我越来越喜欢听《冰糖葫芦》这首歌。“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透着那酸”。
冰糖葫芦,不只是一道诱人的美食,更是我们家爱的独特印记,是我们平凡生活中一抹不可或缺的甜蜜色彩。
在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子里,它的甜蜜如同调味品,给生活的烟火气增添了几许别样的诗意。
就像父母鼓励我一样,我也常常和儿子讲:外面的风雨很大,咬咬牙,挺过去,实在太累了,不怕,回家。
在家里,那份深沉的爱意,就如同冰糖葫芦一样,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也必将延伸到未来。
有爱的滋养,无论遇到多少风雨,都能坚定地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