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热播剧《玫瑰之战》刚刚落幕。男主丰盛(黄晓明饰)是仪盛和律所创始合伙人。他从大学开始就欣赏、爱慕同班同学---女主顾念 (袁泉饰),却未能走到一起。做了十年家庭主妇的顾念婚姻破碎,踏入职场。丰盛顶住巨大压力,录用顾念。后来,两人开始恋爱。顾念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律师事务所业绩突出,却因为前夫宋嘉辰、丰盛等原因而未能够升为合伙人。顾念选择在工作中发泄情绪,为此,丰盛和她有一段对话:
丰盛:“我帮你争取过了。我知道这件事情,律所对你很公平,但是我们控制不了别人的疑虑和想法。如果明年,你再当不上合伙人的话我就退出合伙人的位置……”
顾念:“你退出合伙人的位置?你是创始合伙人,你退得出吗?请你不要说这么幼稚的话。这么多年我为律所竭尽全力,但现在这个结果我很意外, 也很委屈。”
“我可以请你理解一点吗?毕竟这个律所不是我跟令仪两个人就说了算的……”
“你换到我的位置试试”
“那你换到我跟令仪的位置上”
……
"只是你的态度让我觉得我们俩之间的感情不值得不做出任何一点点的牺牲和让步”
“我不是这个意思。没有价值,没有必要的牺牲,不值得任何人为它付出,这一点我不会要求你,也请你不要要求我”
说完顾念带着怒火离开。
他们的对话中顾念在指责丰盛:你退出合伙人的位置?你是创始合伙人,你退得出吗?请你不要说这么幼稚的话。
丰盛在回避责任:我知道这件事情,律所对你很公平,但是我们控制不了别人的疑虑和想法。我可以请你理解一点吗?毕竟这个律所不是我跟令仪两个人就说了算的……
上述沟通中的指责对方、回避责任等忽视人的感受与需要,以致彼此疏远与伤害的沟通方式 被美国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称为“暴力”的沟通方式
丰盛与顾念深深爱着对方,但是这次沟通却使两人关系产生裂痕,最终两人非但没能修成正果,反而分手成仇,令观众惋惜不已。这个结果本可以避免。
马歇尔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依照它来谈话、聆听,能使双方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
图片来自网络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1.观察 2.感受 3.需要 4. 请求
1. 观察
观察发生了什么,清楚地表达观察到的。沟通中,人们极其容易觉察到批评,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我们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对方想尽办法反驳,而不愿意做出友善的回应。要做到清楚表达观察到的结果,我们需要能够区分清楚观察与评论。
2. 感受
沟通中,通过观察,看清楚了发生了什么。眼前发生的事情会发给我们一些感受。非暴力沟通关注的第二个要素是表达这些感受。为了更好地沟通感受,非暴力沟通主张使用具体的语言,清晰地表达感受。这些词语主要分为两类:
(1) 表达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 喜悦 欣喜 甜蜜 精力充沛 感动 开心 高兴……
(2)表达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 担心 焦虑 忧虑 着急 紧张……
人们容易把感受与想法货位一谈。之后就是表达自己的感受。感受
表达自己的感受
3.需求
每一种感受背后都有着某种需求。需求不直接表达出来,对方一般难以猜到
如:孩子在家里自由自乐,不停地在地板上跑来跑去,发出“咚咚、咚咚”声。父亲走进房间,大声训斥:“你跑来跑去,咚咚咚咚,吵死了。”这样的表达并没有说出父亲的需要。“你在家里发出跑来跑去,发出咚咚的声音,我很愤怒,因为这样会引起楼下邻居的投诉破坏邻里关系,我需要和谐的邻里关系。”这就表达出了父亲的需求。
4.请求
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获得对方的积极回应呢?
提出具体的请求,清楚地告诉对方,需要ta做什么,同时避免使用一些模糊的词语。
例如:
我希望你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项任务。这句陈述就明确提出了要求。
我希望你尊重我的隐私。尊重个人隐私并不能清楚表达发言者的请求。
如果发言者说:“经过我的允许之后,再翻阅我的体检报告,好吗?”。这样就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非暴力沟通中,我们关注以上四个要素。同时,就需要通过倾听了解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适时给对方反馈。
通过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倾听别人,表达自己,让爱流动,实现顺畅的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结尾附了:非暴力沟通模式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1)观察 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
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
想):“我感到……”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
致我那样的感受:“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
为:“你是否愿意……”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1)观察 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
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你(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
想):“你感到……”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
致你那样的感受:“因为你需要/看重……”
4)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行
为:“你是否愿意……”
按照上面的模式,沟通双方用心观察,真实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此种沟通方式适用于各种各个层面的交流:自我对话、与人交谈、小组讨论等。
改变生活从改变沟通方式开始,改变沟通从非暴力开始,非暴力从观察开始。迈出这一步,踏上非暴力沟通之路,探索自己与他人,享受愉悦沟通,收获幸福美好的关系。
照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非暴力沟通》 马歇尔 卢森堡 华夏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