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想提升自我的人,这本书值得一读。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方方面面有很好的改进!它让我们相信且愿意为之付诸行动: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从底层逻辑,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做,到我们怎么去做成就更好。为我们改变习惯提供内在动力——有完整的理论基础。
书中从个人,群体(团队) ,社会,三个不同的层次来讲解“习惯”。三者之间即独立,也有联系。所以,这本书你可以只读你关注的部分。分开阅读不影响效果!
书中说到人类有40%的行为都是习惯。我觉得这样说还是少了。应该超过一半的行为是惯性且下意识的活动,是习惯。
书中通过小白鼠实验,让我们了解当长期重复某种行为,大脑会记录这个过程。由开始需要我们有意识去做,转换成下意识行为就是习惯形成。这个过程包括三步:暗示—触发行为—获得奖赏,请看下图
当小白鼠听到咔哒的声音,它便会迅速冲入通道。整个过程它的脑电波都剧烈的波动,表明它在积极调动全身的感官去探测周围的环境。当它找到美味的巧克力,它的脑电波也波动剧烈,表明它很兴奋。
再看下面这个大脑波动示意图。一周之后,一旦老鼠熟悉了路线,急速前进变成了一种习惯,老鼠在穿过迷宫时,大脑没有什么活动。但是在听到“咔哒”与吃到巧克力的时候脑电波依然很活跃。
这个行为:老鼠在听到“咔哒” (暗示),大脑会控制它们的行为,让它们下意识去行动(惯常行为),然后获得奖赏。
这个过程被称为“组块化”,也就是大脑将一系列行为变成一种自动的惯常行为,而这是习惯形成的基础。我们每天的生活就靠这些行为组块(数量没有几百,也有几十)。有些很简单——你在把牙刷放进嘴里之前会习惯性地抹牙膏上去;有些则复杂一些,比如穿衣服或者给孩子准备午餐。
我认为,人生的行为是由许多单独的习惯组成的。我相信改变习惯,便是改变人生!
这个实验充分证明,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也是可以改变的。当我们认识到习惯形成的三步之后,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去培养我们新的习惯,去改变坏的习惯。如何去做呢?“暗示”就是习惯的开关,当我们打开这个开关,后面的行为会自动触发。我们要仔细留意平常不在意的行为,找到这个开关,替换它。比如我们想拿起手机打游戏的时候,可以把手机替换成书,或者水果,或者扫把,那么后续触发的行为便是学习,吃水果,打扫卫生。若是想改进家庭关系,也是可以培养新的习惯来改进。我们习惯下班回家往沙发上一躺,或者掏出手机,或者点一支烟,这些进门后的行为,可以替换成亲切的问候 ,或者给老婆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获得的奖赏是夫妻恩爱,心情愉悦。刚开始会不适应,但每天坚持去做,形成下意识行为,大脑会自动执行了,从而形成新的习惯。
但是新习惯形成并不意味着旧习惯消失。新习惯形成的脑回路并不是替换掉旧习惯的脑回路,而是因为新习惯的脑回路很强烈,那么旧习惯的脑回路便忽略不计了。
人人都可以养成好习惯,戒掉坏习惯。但是,好习惯的养成前期需要我们自主意识持续做下去。
比如一个戒烟成功的人,会不会再次染上烟瘾?当他们重新拿起香烟的那一刻,便再次打开了暗示开关,脑电波活跃起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人戒烟难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之道,用新的习惯代替旧的习惯。当我们掏出香烟的时候,改为端起茶杯(这里暗示被替换),触发的行为由抽烟改为喝茶(形成新的行为),这样比单凭靠意志力要有效,而且不易复发。
我认为每个个体习惯都是一个闭环,称为“内循环系统”更贴切。意思是不受外界干扰,且自己无法察觉的下意识行为。人的行为是由多个“内循环”组成的系统。
如何让这个系统正确的运行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难题。从一开始有意识主动去做,到后面变成一个习惯,下意识去做 这个过程。100个人想改变自己,行动的可能有50个。50个人中能在行动之前先思考指定计划的,可能只有20个,更多的是蛮干。能够按计划坚持下去排除万难的只有几个人。坚持下去成功的可能一个都没有,但一定会有收获有成长。这就好比我们从山脚往山顶出发,只要前进了没有在原地傻傻发呆,就不可能还在原来的山脚,一定会看的远一些。
养成习惯,“行”很重要!“行”从小的方面说,是我们去做。从大的方面来说,从我们想改变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因为内在思想起了变化),包括后续的看书,思考,去实践,反思,等等一系列,都在“行”的范围。“行”是一辈子的事情,是自我个人的事情。坚持习惯同样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某一阶段的事情。
如何在好习惯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我想就是要保持思考和创新。
当我们适应了某种环境或者某种模式,我们的大脑会变的迟钝,停止思考。上面小白鼠的实验可以发现,当它形成习惯后,大脑的脑电波趋于平缓,说明已经不在思考。 这就是为什么鼓励人们多思考多体验新事物,多转换思维从不同方面去想,这样不断刺激大脑,保持脑活力。同样的,多种运动结合比单个运动模式,更能刺激身体组织全面提高。
在保持好习惯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对这种习惯多思考是不是可以改进,变的更好。
以上,是我个人理解的“个人习惯”。为自己做个总结。关于群体与社会的部分,由于见识浅,了解不深刻,便不做说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阅读这本书。
你知道习惯可以改变,你就有自由也有责任去重塑习惯。一旦你明白习惯是可以重塑的,你就能更轻松地把握习惯的力量,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动手干吧。
威廉·詹姆斯说过:“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固定的形态,但却是习惯的集合体。有现实生活的习惯,感情生活的习惯,还有思维习惯。这些习惯系统化地构成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走向自己的命运。不管最终命运如何,我们都无法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