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刷牙洗脸吃饭,是孩子的早课堂。一天之计在于晨,真希望每天完美上完这节课。
七点钟起床的熊孩子象个大爷,孩子早早起床,有时眯着眼睛,就拿起电视遥控器,如果没掐断信号,他一坐下去很难叫起来;没有电视,一屁股坐地上积木一玩就快到八点,八风“催”不动,他有如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刷牙洗脸吃饭,一项比一项艰难,因为遇到的抵抗力逐级上涨。
皇帝不急太监急,大人却是火烧火燎的催,催不动,各种躁,躁起来就收不住,火力会慢慢升级。
从刚开始的“宝宝,快去刷牙“,演变到:“快点,再不来我揍你。”再升级,就是:“好,你慢慢来,我吃完饭自己走了。”然后就是冷爆力。如果火力变相发展,最后不小心演变成武力。
晚饭餐桌上也是痛苦的纠缠。不想吃饭,叫不动,请了半天顾自玩;坐到餐桌边,拿起东西就玩,或者钻到桌子底下,或者绕圈圈,然后最后一招是上厕所。等到他终于肯吃了,胡乱搅动,把桌子弄得很难看,然后吃了一半就讨价还价。
洗完澡后看电视,各种奇葩姿势,或者看得发呆,怎么叫都没听见,作业不完成,总是回答一句:等一下,我再看一会。九点钟准备睡觉,关电视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孩子在对抗中形成了严重的拖延,对抗,顶嘴,争吵,种种不和谐。
还有更糟的是,在学校课堂上也是各种不良表现,捣乱,爱说话,做小动作,上课不专心,与同学争执,导致回家作业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等等等等,总之,爱捣乱的熊孩子心眼多,招数多,烦恼多。
大人往往心揪到胸口上,百爪挠心,眼里心里看到感到的只是孩子的各种对抗,感觉孩子无法改变无法控制,正在往家长希望的相反方向发展。打吧,感觉越打越皮,不打吧,感觉孩子无法无天,坏到无药可救。
各种糟心,感觉怎么糟心怎么来,生活处处与我作对。躁得失去平衡,很容易大动肝火。
其实只是焦虑控制了家长,这时候家长“看见”的只是孩子糟糕的一面。彼此战斗中, 一般只看到对方的“坏”,看不见双方隐藏在斗争中的“好”。
而且越急于去改变纠正孩子的“坏”,亲子关系会更糟,孩子表现也会更“坏”。
六岁的孩子,为了帮助他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学会自觉自律,从学会心情管理到时间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他的成长打下好的基础。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实践过程会遇到很多问题。
对于处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其实是一件大事,需要在反复体验中慢慢完善,矫正,然后逐渐在心中固化成的秩序。
一个好习惯不可能在一天或者一周内形成 ,孩子在生活中,会出现反复,出现进步—退步—进步的曲线运动。孩子是一只慢蜗牛,他不紧不慢的体验着,以自己心中的喜好去感觉,去体会,反刍,去回馈,他需要在反复中巩固,只有走完这个完整的过程,孩子才能在体验中归整自己的情绪,然后固化成良好的习惯。
这时候急于控制的焦虑就会主宰着家长心情,越急,压力越大,孩子越容易出现拖延,反抗,然后任何抵挡都会激起家长更强的控制心理。
在孩子自然生长中各种作用力,任何干预和用力过急,都是阻挠孩子的力量,然后造成孩子反弹。所以用力过急反而会阻碍孩子按自然步骤去成长。
这就是越控制越反抗,急反而越慢的道理。
家长的控制变成焦虑和执着,会使斗争加剧;孩子在生活体验中没有感觉到爱,他的抵触会让他心中产生负能量,让他心情变成乖戾,不容易驯服的孩子,就会激起抵御机制,然后,一场生活较量,拉锯战就展开了序幕。
家长的控制和和孩子的自由,控制和反控制,演变成一场场爱和执着,操之过急,爱之过切,火候掌握不好,就会形成爱恨纠缠,美好的感觉会变味,温馨的亲子互动产生火药味。
控制,其实只是下下策。
面对自己觉得很糟糕的场面,一方面觉得失望,一方面觉得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自己做了下面几点。
第一,反思,觉得问题应该出在家长身上。我把心情和孩子表现整理成材料,这个过程,其实也梳理了心情。
第二,我把材料发给有经验的老师看,跟老师反复讨论,逐一验证,最后得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只有一个,改变孩子,必先改变家长。
第三,根据老师和方案,家长延展出几种小办法,就一一实施。
第四,实施过程中善于发现,然后总结,调整,达到最佳状态。
第五、重新和解,亲子关系恢复到原来的良好状态。
在跟老师讨论的过程中,主要是梳理,排解,针对疑点放下焦虑,然后发现,孩子其实没有问题,问题在家长身上。
家长的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无法平静,做出各种捣蛋折腾来吸引大人注意。为了让孩子平静,家长就要全面放下,平复,归整,祥和,宁静。
控制是一种“收紧”,平静才能达到“松驰”。松驰的孩子他的注意力才会回到自身,他会感觉到大人的爱,心思会回归他应该完成的事。这时候的孩子的各种行为,反而是达成家长的各望。
欲速而不达,无为而治,回归自然,一切似乎就是水到渠成。
孩子的改变立竿见影
我“看见”了孩子的能量。等我真正去“感知”他,发现孩子反抗的背后,隐藏强大的自我成长力量。一个唯唯诺诺没有主见的孩子,在家长的控制中只会退缩怯懦一味服从。而一个处处作对的孩子,他的反抗反映他思想和行动的力量。
想通了这一点,我对孩子的期望重新回归,终于打通了自己的“仁督”二脉。
我选择用一颗糖去“收买”他。给他这点“甜”,没提任何条件,是我的小“策略”。这种反心理战,让他突然撤下心防。因为他习惯了大人的任何爱,是有条件的,突然没有条件,他有点感动,暂时不知如何应对。
一天,两天,“糖”效应,渐渐发挥出来。
他柔软了,轻松了,开始合作了。当然,还有我的“松驰”,在生活各种流程,我也让自己的心宽展,平和,让孩子的能量自然流动,没有用力去控制干涉。
早上起来,主动管理好自己。昨天,玩积木十分钟,讨价还价后去刷牙洗脸。今天是第一时间去刷牙了,每天进步一点点,满意。
放学主动完成作业。作完作业,画了一幅画。晚上自己关电视上床睡觉听“凯叔讲故事”。
亲子关系和谐。今天早上饭桌上我大声说了一句话,他哈哈大笑,自己说:“我吓一跳,以为你又要大声骂我。”我一时无语,微笑看着他,希望以后在饭桌上只有笑,没有骂。
他会主动打开心扉告诉我心里话,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和谐。
其实要感谢孩子,他的表现是一个警报,让家长及时去调整学习,孩子总是在成就家长,让家长得到成长。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第 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