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难解的六问
清晨,被临窗阳光叫醒,读到一长辈转发来的六问:
1,我今天的目标是什么?
2,我今天的计划是什么?
3,我今天一定要完成的三件事是?
4,我今天要学习的方向和内容是?
5,我今天要在哪些方面取得进步和成长?
6,我要用什么样的状态过今天?
细思极恐,未及答卷,脑海中只“此前所有,皆是荒诞”这八个字。看过太多关于成长、关于学习的发问,只这一次,我想跳开答案,认认真真地来对时间发问。
二、习惯的成本
网络上随手可得关于时间管理的建议,或十条金律、或四象限法则、或吃掉那只青蛙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然而,这么多的时间管理信息,却未必管用:
第一,无法消化巨量信息,运用更谈不上,所谓的贪多嚼不烂;
第二,任意一成人的习惯多数已成定势,改变原习惯而培养新习惯,其阻力来于自身,所谓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第三,时间管理本身同样存在改变的成本。
改变一个习惯有多难?改变一个跟自己和平相处了数十年的如同老朋友甚至如同空气一样的习惯(暂且不评估习惯的好坏)有多难?
这当中的改变,需要付出的不只是心力,还有无法估量的时间成本,假以时日亦未必能够达成目标。
三、时间的管理
既已知习惯难改,则市面上关于时间管理的种种建议不过是浮云。若心存好好管理时间的念头,不妨先从以下四方面来了解自身的时间消费构成后再来排出时间表:
第一,明确每日饮食与作息所需的时间,即你计划花多少时间在一日三餐、睡眠上;
第二,列出每日耗时最长的三件事,并累加其时长;
第三,记录每日时间使用情况并持续一个月,以此记录为依据统计时间都花在哪儿,哪些时间是被荒废的、哪些时间是无效使用的,制定半年作息表,执行一个月并记录执行情况,再视执行情况作调整,有效避免一时鸡血上头订了条诸如“9:00-12:00,备考CATTI“而实际并无一日完整执行的情况出现,减轻未能完成计划的挫败感。
第四,量力而行,从小习惯开始做改变。
按此四条,时间管理是非常个性化的事情,世间无一人的时间管理是重复的,因此,指望套用网络上现成的时间管理建议是不切实际的。
盘点分析个人的时间构成后,借助时间管理的方法按照上述六问来制定作息表,才有可能达成理想目标。
反之,时间管理方法数十上百条,奢望一次使用多条反被“为使用而使用“所误,与目标背道而驰。
四、结语
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认为:若不主动改变时间的分配,人生就不会改变。个人唯一能掌控的,只有时间分配。
人生百年,时间用在何处,目标就指向何处,人生巅峰就落在何处。此即时间管理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