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丘墨豸
昨天一天细雨蒙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味道,凉意阵阵,然并不太浓重。已经立冬了,放眼望去,却还是一片秋的景象。
天一点都不冷,早晨去公园遛弯竟然出了微汗。听有关部门的报道,今年立冬的气温比历年有记载的最高温度还高。这里似乎透露出来一个令人担忧的信息,说明地球变暖已成为不可逆的自然现象,是喜是忧,自有人论断。
闲暇时,我虽然也曾有些忧虑,但不过是杞人忧天而已,自己所做的也就只有不开车,坚持绿色出行,再就是少丢点垃圾了。
秋天的色彩无疑是极其丰富的,用五彩斑斓形容绝不过分,用万紫千红描述也绝不夸张,即便极尽使用所有的词汇,也无法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秋的万千变化。
屈指算来,来北京十年了,不知不觉间在这里度过了十个秋天。回想一下,竟没有一年见过大雁南飞,也没有听到大雁的叫声。是大雁不从此过,还是我太过忙于工作忙于挣钱,忽略了什么?
在北京这个大都市里,我一样感受到了季节更替的变化。由此,我有点怀疑起那首《北国之春》的日本歌曲所唱的那句“城里不知季节已变换”的歌词是否正确。反正每一年、每一次春去秋来,我都清晰地感觉到了季节变换的信息。
也许是我老了,对时光的流逝太过敏感吧,这样讲并没有错。人之将老,去日大半,来日渐少,伤春悲秋也是人之常情。
北京的秋天确实很美,香山的红叶如霞似火,颐和园的昆明湖水湛蓝如镜,居庸关下火红的柿子美如灯笼,这一处处,一幕幕,总让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陶醉其中而流连忘返。
秋天是灿烂的,秋天也是悲壮的,灿烂过后的凋零也难免让人伤感,这就是自然界的属性,总会带给人这样或者那样的感受。心随境迁,试问有几人能够抗拒环境给人带来的改变呢?
我走在这壮烈而灿烂的秋色里,望着这些即将谢幕的生命,顿感一种强烈的紧迫感,那就是好好地观赏品味这即将逝去的落幕之景。仰望曾经的焜黄华叶,悄悄告个别,也算是不负时光。
明年来过吧,明年我还在,我会再陪它们走过新一轮春夏秋冬,看过那新一轮的盎然葳蕤与辉煌。(此段变相套用了晚集先生的妙语,在此特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