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肚子
乍一看题目,令人咋舌:
爱好啥不行?竟然爱好墓地。
我知道,印度泰姬陵、埃及金字塔、秦始皇陵等一些世界著名的墓地,早已成为旅游的网红打卡地,然,“墓地爱好者”这个称谓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我想,真正的墓地爱好者应该是崇尚一种墓地文化。
譬如,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马克思及其家人、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拉第、小说家乔治·艾略特等皆葬于此。
更有法国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是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公墓之一,每年吸引超过350万名访客。这里安葬了许多著名的历史和文化人物,如巴尔扎克、肖邦、皮亚芙、王尔德等。
他们被这些伟大的人物所吸引,便去到他们的墓地瞻仰,与他们对话,以解对他们的景仰之情。
我们普通人与墓地也有不解之缘。
每年都有几个节日,让我们前往墓地去祭奠、缅怀先人。
寒衣节,亦如此。
因为婆婆是农历十月初二的生日,初一要准备,初二要庆生,所以初三我们才能去墓地“看望”故去亲人。
老公爹和老婆婆皆为善良、仁德之人,虽未曾共同生活过,但印象深刻;公爹智慧忠厚,敬党爱国,恪尽职守,人皆称颂;大伯嫂宽宏大量,先人后己,聚人凝气,颇具比母老嫂风范。
每每墓前与他们相处,我和先生总把贴心话儿倾诉,末了必长跪叩首,顶礼膜拜,我并与他们同干共饮酒一杯。
于焚烧处,先生把带来的祭品一并焚烧,口中念念有词,愿他们在那边一切安好,护佑婆婆再享几年清福。
我并非墓地爱好者,可我喜欢来墓地。
逛墓地,能近距离的直面生、死、爱这三大永恒主题。
盘桓墓地,墓地的沉寂与肃穆,会让我感到一种心灵的澄净,此时,我可以和自己对话,去思考很多平时不去想的事情。
大伯嫂生命定格在56岁。
在上海荣华殡仪馆,我和先生亲眼目睹了大伯嫂尸身火化的全过程,亲手将骨灰装进袋子里,再放入骨灰盒中,由上海驱车一路陪同回到故乡,归宿于公爹墓旁。
如大伯嫂一样,无论你生前多么高大、体重多少,火化后也就仅存留那么几斤几两的骨渣,最后装进一个小小的盒子里,了却这一生。
应该说人类最终还是回归了本真,这个骨渣重量就相当于一个婴儿的体重,这或许就是有始有终的人生。
呜呼!
无论你生前成就几何,怎样伟大,如何平庸,死后同样葬于这片土地,没有墓志铭,没有事迹简介,只有生卒日期,几乎所有墓碑都如此。
人这一辈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活着时别人兴许记得你,哪一天你离开了,用不了多久,就会被遗忘,所以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要。
活着时,不求大富大贵,只求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要知道,无论是贫穷或是富有,最终都只剩下骨灰一把。
北岛说:“人在的时候,总以为有机会。其实人生就是减法,见一面就少一面。”
有时候,没有下一次,没有暂停继续,没有机会重来。有时候,错过了现在,就永远永远没有机会了。
所以,趁着现在还有百十来斤,赶紧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没有白来世上走一遭。
……
突然就被这句话治愈了。
“人生没有什么可比的,若比相貌我们都会老去,若比财富我们都会失去,若比生命,我们最终都会离开这个世界。
我们就是这个世界的体验者,体验过后悄悄离开,人生没有真的完美,照顾好自己的健康和情绪,这场人生你就已经赢了一大半,至于其他有则锦上添花,无则依旧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