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了九年。
我们依然记得那个在奥运会上一展歌喉的小童星林妙伟。
也正是因为那时的她聪明可爱,让许多人都记住了她。
然而在一次微博热搜偶然看见林妙可的一段采访,我仿佛看到了九年前的她在镜头面前的样子。
依然摇头晃脑,一个孩子的样子。
自从她被推上名气巅峰后,面临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13岁被曝光为不孕不育医院代言。
紧接着又是各种广告,接戏。
在如今代唱事件曝光更是让她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
她成名那年八岁,直到现在似乎还停留在八岁的时候,一个一无所知的孩子。
独立对她来说,失去了意义。
众所周知的美国童星,贾斯丁比伯。
因为唱歌好听,在当时风靡全世界。
由此开始走上了一起列作死之路。
与女模海边嬉戏,不顾形象全裸出镜,在靖国神社面前参拜、行为不检被酒店强制驱逐、演唱会踩国旗、随意抛弃动物、又被在其其乘坐巴士的位置上找到毒品。
在爆红之路的几年来几乎是负面新闻缠身。
张爱玲曾说:“成名要趁早”而我们不禁发出疑问,成名真的越早越好吗?
《初恋五十次》中那个胖胖的女孩名字叫德鲁•巴里摩尔。
她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成名不该太早。
1982年,德鲁·巴里摩尔被导演相中,在某科幻片中饰演被外星人亲吻的女孩,后来,这位导演紧接着又给她导了两部影片《凶手》和《舞台》。
这两部电影是德鲁取得最佳女配的提名,那年她八岁。
九岁的时候德鲁开始跟着母亲出入酒吧里以及各种高级场所。
她说“人们都喜欢我成熟的样子,我就装个他们看。即使我还是个孩子,只有九岁却已经老到跟三十岁一样。
十三岁那年,德鲁染上了可卡因。十五岁时,到德鲁已经第三次走进戒毒所。
最后德鲁在十五岁的时候幡然醒悟,在戒毒所写下一本名为《迷失少女》的自传。用文字来向那段阴暗的昨天道别。
她并不觉得出名早是种好事,八岁的她跟着大人们走入各种场合,开始应付着大人之间的事情,做着大人们所做的事。
慢慢长大后,更加放肆的去糟蹋自己,随意与别人发生关系。
过早的成名,也让德鲁过早的踏入成人的社会。
湖南卫视热播的《爸爸去哪儿》让我觉得有点尴尬。
孩子被拿来当作消费的工具,成名是早了。引导孩子进入误区。
“原来我不用上学,每天玩玩乐乐。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现在还有许多父母把孩子努力往明星方面发展,推荐她/他去各种艺术班,童星班。
成名是要趁早,在孩子大脑发育期去接受各类食物有一定的好处,也是关键期。
但是如果没有一对开明的父母,又何必葬送孩子对大好年华。
世界上的童星出道情况都类似,他们在艺术方面是有一定的天赋。只是还没有来得及发育就被推到公众的视野。
在收获名气和利益的同时,也要接受镁光灯的聚焦。自己的隐私完全暴露在大众面前。
就会产生极端的结果。
这究其原因,在于父母的教养。
如果父母不管不问一味去圈钱,或者管的过于严厉,都会让孩子变的叛逆至极或温顺至极。
所以家长们和孩子们
在你判断“是”与“否”的同时,考虑一下是否能承担这荣誉背后苦涩。
更多精彩文章可以关注“小小橘子皮”公众号:juzipi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