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姨妈家,看到她和姨夫在生活上,理念默契、语言互怼的样子,都觉得好想要记下来。虽然看过了很多爱情家庭故事,虽然也许他们的故事本是生活的常态,可我总想记录——相处多年的老夫老妻,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过出属于你们最好的样子。
努力一起学习的样子
昨天是端午节,去姨妈家晚餐的时候,发现听说一直在学英语的姨妈、姨夫,为了去和闺女相聚,每天都会坚持花3-4个小时学习,两个人一起学习、一起奋斗、交流对于学习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探讨适合彼此的方法,有点感动…
我原本以为身为清华学霸,姨夫的英语学习是一件很轻松愉快的事情,昨儿才知道姨夫现在的记忆力一个单词要背20多遍才记得住,每周有3天为能安静学习,早晨6:30到学校,为了锻炼自己的语感只要一有碎片时间都带上耳机练习听力。姨妈为了把握一切场合练习,连去看温网的英国签证都在尝试自己动手,耽误了申请时间还花了好几千金钱的代价。
然后姨妈姨夫依然彼此坚持着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没有被彼此同化,但经常一起切磋学习中的经验、教训、以及下面的学习怎么最高效。
努力智慧相处的样子
是什么能够让人更包容,更乐观,更积极的面对身边的人与生活呢,也许是共同的目标吧?
看到每次姨妈数落姨夫的时候,姨夫情不自禁的微微一笑,有一颗小兔牙就会露出来,然后再收回去,假装什么都没有听到,然后耐心的等着,因为姨妈说着说着就说别的去了。
只有在事关国计民生大计的时候,姨夫才会在收起小兔牙之后,短暂的思考几秒,然后不动声色的怼回去,怼的时候那叫严丝合缝,带着幽默感,你总觉得他仿佛在自己自言自语,但核心观点得到了清楚的呈现,还完全没有冲突的迹象。比如有一个经典的场景:姨妈唠嗑说,闺女订婚的时候男方搞不清楚为什么她跟妈妈姓的,于是解释因为姨夫家有好多个兄弟,各个都生了儿子,不差这一个女孩姓唐。我观察了一下姨夫的反应,哈哈,看到了姨夫的小兔牙在微笑中露出及收起的全过程,数秒之后,姨夫特坦诚的说:钟源你看,我们家是有几个哥哥,都生了儿子,所以,我们家就缺一个姓唐的女孩儿,我妈也不姓唐……整个讲述自己不公平待遇的过程中,和姨妈的眼神零对视,有点像是说给我听,又像是自言自语,成功捕获了全场的同理心。
姨妈说他们现在已经不吵架了,因为已经形成了吵架固有的吵架及和好模式,还吵啥呢?
努力培养女儿的样子
感觉在妹妹的成长过程中,姨妈和姨夫惊人的默契,他们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面对现实、有舍有得,第一次担任父母的角色就很在状态。他们早早观察出了妹妹非典型学霸的风格,走不了学术风格,于是对女儿的定位逐渐是:女儿不是学霸,但成为一个自信、快乐、健康的姑娘。
从心智培养的角度,他们相信体育的拼搏精神最能锻炼一个人的心智。于是开始引导锻炼女儿对于运动的热爱,帮她爱上了打网球,为了帮妹妹在网球中找到自信,跟小学及初中学校申请帮助妹妹就课程进行了协调,于是妹妹Irene从小学和中学开始就只上半天课,其他时间自己背着书包去球场打球。在学习和打球的平衡中,他们帮助Irene妹妹练习自己做计划,学会自律和专注。于是,在所有的中国学生都在备战高考的高三,妹妹在和父母的商量下去美国读书,在美国的家庭体验另一种生活,自己申请大学、毕业之后自己在美国生活。
在整个女儿教育的过程中,姨夫和姨妈互相提醒对方,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着急,不能代替女儿思考的过程,不用结论去评判女儿,跟Irene妹妹进行“不评价式的对等交流”。同时做好自己,去大量的学习和阅读,培Irene妹妹一起学习,塑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家庭学习环境。尤其在女儿的青春期阶段,他们格外沟通方式上格外的小心。
努力寻找交集的样子
舞蹈家与评论家的配合:自从早早的退休之后,好身材的姨妈就爱上了跳舞,强调三遍: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广场舞,是专业舞蹈老师所教授的一种类似芭蕾的民族舞。姨夫不是那种跑去现场看姨妈跳舞捧场的风格,他们找到了共同语言就是:每天姨妈会把自己的练习的视频带回家自查,总结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个时间通常就是姨夫的主场,姨夫作为一个挑剔的音乐爱好者,总可以在自己不会跳的情况下,给姨妈提出很多精辟的建议,比如表情上的,比如动作连贯性上的,而这对于追求完美的姨妈来说如获至宝,比家庭中常见的:商业吹捧或者是充耳不闻,只有他们懂彼此的需求和语言。
下一场旅行,在路上:也许是为了看更多的世界,也许就是为了有时间练练英语。姨妈姨夫每年都会筹备2次长途旅行,有时约上三五朋友一起、有时候自驾于某人迹罕至的山脉,有时候去看某场网球大满贯现场,有时候就找个说英语的地方晒晒太阳… 于是产生了很多的共同语言,研究路线和攻略、筹备签证及行程、学习摄影、语言,当地习惯…回来之后一起分享心得和照片。我觉得他们现在的生活就是一场旅行接着一场旅行,生活里除了旅行,就是在通往下一段旅行的路上…
此文共勉,希望我和朋友能够留心生活,与家人一起珍惜及努力经营生活最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