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这是我最近看的一本书--《无声告白》,这本书是美籍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作品。原本我以为这是一部浪漫的爱情小说,可是仔细阅读发现原来这是一本涉及亲情、爱情、友情,甚至是东西方文化的书。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中美混血家庭的故事,母亲玛丽琳是新世纪的女性,原本成绩优异,她自己本身也是厌恶当家庭主妇,可是她爱上了大学的一个华人教授詹姆斯李,最终两人决定结婚,这段恋情并没有得到玛丽琳母亲的祝福。婚后玛丽琳放弃上学,待在家中,安心相夫教子,处理家庭内务,原本的玛丽琳是最厌恶这些事,然而她却不得不做这些事,直到他的母亲去世,看到医院的女医生,她才明白自己并不想放弃自己的梦想。于是这个有了两个孩子的母亲决定重拾年轻时梦想,她不告诉任何人,自己一个人离开家庭、离开孩子,孤独的追寻自己的梦想,可是她却不知道她的行为给她的家人带来多大的伤害。莉迪亚是三个孩子中唯一一个蓝眼睛的孩子,她从小就被父母寄予厚望。妈妈希望她成为一名医生,爸爸希望她能够合群,不要因为他的肤色而受人歧视。然而他们这种厚望并没有给莉迪亚带来多大的帮助,成为了她自杀的推动力。
先从玛丽琳这一部分讲起,她在那个年代十分优秀,她不想过着他母亲那种家庭主妇的生活,女权主义思想,她想成为可以独立的女性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当爱情来临时,她是一个勇敢的女人,为了爱情放弃了自己的一切。婚后安心地当起了家庭主妇。梦想与家庭冲突时我们会选择什么。我想现在的都市女性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当家庭和工作冲突时我们会怎么做。我不知道,毕竟我还没到那个年纪,但是我的想法是无论这个问题存不存在,我都不想放弃自己的工作,不是说我对这份工作有多喜欢,只是我不想让自己每天围着家庭转。至少我的生活不会那么单调,如果婚姻不顺利的话起码我还有自己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
在书中玛丽琳原本也是想去工作的,可是她的丈夫却不让她去工作,因为詹姆斯的工作其实养活一家人并不困难,而且关键是他的童年阴影,他的母亲因为过度劳累而死,他不希望自己的妻子也是那样的下场。其实我觉得在这里他很爱他的妻子,他也有这个能力去养活一家人,可是我在想如果真的爱,为什么不可以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而且,为什么这两个人不好好的谈谈呢?只是玛丽琳在她妈妈去世后想明白自己不是想要过这样的生活。特别是他在医院里看到一个女医生--受人尊敬的女医生,她的自尊心和骄傲让他发现自己想要成为那样的人。最终有了那样一场闹剧,玛丽琳离家出走两个月,为的就是让自己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考上大学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女医生。然而这两个月却给他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尽管玛丽琳很想念她的家庭她还是没有回去,直到她生病住院才被丈夫发现,此时的她怀孕两个月,不得不回家。其实我不明白为什么玛丽琳不想着自己去完成这个梦想,转而让自己的女儿莉迪亚去完成呢?其实她可以利用处理家务业余的时间去学习,为什么就不能这么做,这样既照顾家庭有可以让她在自己的追梦路上行走。如果她能想通这一点,也许就不会发生莉迪亚的悲剧。
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无声告白”,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和他人相处的时候,心中总是不忍心伤害别人,处于对家人的爱,我们可能会选择让自己默默的承受痛苦,也不愿意让家人受伤。可是最终的结果,却往往是两败俱伤,正如这本书里面莉迪亚的悲剧一样。告白不是无声,也不应该是无声,说出来也许对大家都是一种好处。走自己想走的路,成为最想成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