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课堂状态不太理想的时候,我喜欢用提问来改变。
8天长假,比连上八天课累多了。
上午第三节是一班的课。进教室那一刻,感觉学生对上课铃声都是麻木的。慢慢腾腾地往座位上挪,桌上还摆着上节课的英语书。我走进教室,首先环视教室,然后在教室走一圈,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停留一圈,甚至还亲自动手帮了一些动作慢的娃娃,桌上书才全部调换结束。学生也不易啊!从疲惫不堪的脸色到不想站起来的无力,感觉不是放假8天,是强劳动了8天。
“上课!”我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没有让他们整齐划一,起立稀稀落落的。如果是平时,我会提醒重来,今天就算了吧!
“同学们好!”我力图用声音传递力量!
“老师,您好!”学生身体还在晃,眼睛各种乱看,声音没有力量。
“哟!你们的老师是谁啊?桌子?同桌?板凳?给谁行礼呢!”大家笑。这样的提醒很适合一班学生,都明白了。提醒之后站直了,注意力回来了。他们明白该看我了。我又笑了句,“哦,我知道了,是讲台!”大家继续笑。上课总该有点笑声的。欢笑能促进大脑兴奋,有利于吸收新知识。
8天长假,他们连规矩都忘了,讲过的知识估计也几乎不剩什么了。
看着一张张茫然的脸,直接讲课,估计讲完就忘了。能记住多少就只能看天意了。
来点特别的花样吧!
“这节课,我们学习《甲午中日战争》。首先老规矩,解标题。甲午,是上午,中午,还是下午?”
懵一片。“什么午?”
我把“甲午”写在黑板上。
“上午!不对,看老师表情就不对。老师,你不要笑,你一笑我就知道错了。”
“中午!不一定……要不就是下午?就是中午!……我猜是中午。”
“是晌午!特别的午。”
各种答案,各种笑,各种猜!
居然有知道的,有同学在举手,太好了!
“是一种纪年法,叫天干地支纪年法!…………”
“哦!……”
一个一个的哦,真懂了吗?下一个问题亮出来:
“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甲午年是不是1894年?”
“是?不是?”
60年一个甲子。1894加减60都是甲午年。干支纪年,60年一轮。
第三个问:甲午中日战争,这战争爆发在中国,还是日本?
继续各种猜!
“中国,中国处于落后挨打的地位!”
“日本吧?我们就不可以主动出击?”
“海上!中日边境!打战不都在边境吗?而且我们已经有海军了!”
“什么?朝鲜!咋会在朝鲜?”
到底在哪里?怎么啦?好奇心又起来了。
课堂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地诱导下去。
小朋友们都经不住诱惑啊!被一个一个的坑坑得笑料百出。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艰难跋涉,去寻找爬坑的乐趣。
到下课铃响的时候才发现,上了一节课,咋越来越兴奋了呢?
好吧!以后历史课改名叫提神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