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巡视中,总会看到有班级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从网络上选择和下载的视频。
有些班级,学生全部都在老师的组织下,认真观看,仔细聆听;还有些班级,有的学生在看,有的学生未看,还有的学生一边看视频,一边写作业或一边看视频,一边做手工或一边看视频,一边画画或一边看视频,一边与身边的同学窃窃私语,总之在看视频的同时,还有众生百态。
每每被我看到在课堂上播放视频,当节课的老师都会赶紧针对“为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做出解释。老师们的解释,基本都是指向本课学习的内容。通过解释,可以看出老师们的设计意图----将视频的观看作为推动本课学习目标达成的学习资源及学习形式。
基于教学考虑,为促进有效教学,做出这样的设计与安排,也是苦心造诣,自然没有错。但是,从学生在老师播放视频组织集中观看过程中的表现,却又总感觉这样的教育有所缺失。
那么,究竟是哪里有所缺失呢?
如果说,老师根据课堂学习的需要,精心选择和准备视频资源,丰盈教学的内容,丰富教学的形式,体现出的是老师对于“看什么”这个问题高度的关注,那么在已经较好关注到“看什么”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还应该关注到“怎么看”的问题呢?
在这个时候,对于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来说,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而言,“怎么看”可能比“看什么”还要重要。因为,“看什么”作为显性的课程资源直接指向教育目标,而“怎么看”则是能够更好体现“看什么”价值与意义的隐形课程。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都是课程资源,隐形课程因其易被忽视所以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作为教师, 我们怎样才能对诸如“怎么看”这样的隐形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呢?
一、要树立强烈的教育资源意识。
教育无小事,处处皆教育。作为教师,我们要有强烈的教育资源意识。比如,组织学生集中观看视频,观看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八礼四仪之观赏之礼的极好机会;同样,还是组织学生集中观看视频,其观看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安静聆听等良好学习品质及发展和提升学生观察力及专注力的极好机会。所以,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有资源意识,将这些资源及时抓住,再善加利用。
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就会发现教育的资源到处都是,教育的契机随处可见。比如,课间活动,能不能加以开发和利用?比如,午间就餐,能不能加以开发和利用?等等。这些虽与课堂学习不同,但都是只要善加利用就都能发挥出巨大的品德教育及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宝贵资源。
二、要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观念。
在树立强烈的教育资源意识后,我们知道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有其教育意义。为充分发挥其意义,则需要我们确立明确的目标观念。
还是回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集中观看视频这项活动上来。
就这项活动而言,我们可以在活动开始之前即明确本项活动如下这些教育目标:
目标1:通过观看,使学生知道……,了解……。
目标2:通过在观看前,明确问题;在观看后,集中交流。提升学生观看的目的性,培养学生认真观看、安静聆听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这些良好的学习品质。
目标3:通过观看,使学生先了解观看的要求,再按照要求观看,锻炼和形成学生的观赏之礼,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上述目标1指向“看什么”,是“看什么”所承载的显性目标。上述目标2和目标3则指向“怎么看”,是“怎么看”所要承载及辅助促进整体目标实现的隐性目标。
在确立目标之后,再按照目标选择视频,组织观看,就易从主观上杜绝课堂上那种“一边观看视频,一边……”的、不利于培养学生观赏之礼及学生专注力等良好学习品质的“乱象”。
当我们已经较好关注到“看什么”等显性课程之后,我们还应该,甚至是更加应该重视“怎么看”等隐性课程的落实,以使“看什么”的意义与价值真正得到彰显,以使老师精心准备的“在课堂上集中观看视频”等活动对于立德树人这一国家的要求发挥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