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周末的时间,看了一部纪录片,78分钟的《极简主义:记录生命中的重要事物》纪录片中,由两位极简主义的男士宣传自己写的极简主义书籍。纪录片中,美国极简主义者们的生活方式各具特色,有的把自己的所有物质浓缩到2个背包、51件物品,随时随地背着所有家当,全国各地去宣讲自己的极简主义;有的离开纽约200多平的大房子,缩减原本毛衣就100件的衣柜,住进了定制的一个小木屋;有的在即将升任公司高管是毅然辞职,追求简单的自己。
纪录片中有意思的句子:
·想像一下给生活做减法,更少的东西,更好的混乱,更少的压力、债务和不满,更少焦虑的生活。想像给生活做加法,更多的时间,更多有意义的关系,更多的成长,更多的贡献和满足。
·我觉得对于如何让自己幸福,我们有点困惑了。很多人认为获取物质真的,是最重要的,他们期盼满足每个出现的欲望,以某种方式合在一起,就是令人满意的生活。从每天的生活来看,我们非常的物质。但从真正意义上来看,我们还不够物质,我们需要真正的追求物质利益,就像是真的关心商品的物质性,而不是在我们的世界中,物质商品只是在象征意义上非常重要。在身份制度中他们决定我们的位置,基于广告或营销说了什么。
·对于不是真正想要的东西,你永远都得不到满足。换句话说,深入下去,我们真的不想要更多的商品、玩具和车。我们想要的是它们带给我们的,我们想要感觉完整。
极简主义批判的是这个被消费主义裹挟的社会,鼓励的是按照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去生活的行为。
极简主义对我来说是什么呢?他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找寻更加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自己是如何过上极简生活的
对于自己刚开始接触极简主义是在2015年底的时候,那时是大四,面临着找工作以及即将搬离宿舍的情况。那个时候自己住的上床下桌的四人宿舍,每个人的位置都是塞得满满当当的,无地方可以塞了,就各种粘钩各种挂。
大学四年,接触到了花花世界,被淘宝上、朋友圈、同学的各种消费主义裹挟。无论是什么东西,总要买来看看用用,如果不适合就塞到柜子中。最后能塞的地方都塞了,不能塞的地方就再买一个大的行李箱子装,大箱子装不下了,就拿装行李箱箱子的箱子装。最后无论能装还是不能装的,角落中,桌子下面等等都是东西。
哇塞,我好富有呀,偶那么多的东西。因为每个人都这样,反而不觉得有什么。
可慢慢地发现,宿舍中蟑螂多了起来,老鼠偶尔也会光顾。发现再这样下去不行了,把自己的箱子整理一下。哇塞,那个吓人呀,箱子里面全是蟑螂,里面的物品都被污染了。可我舍不得扔呀,我就拿布擦一下,继续保留着。
第二次再整理的时候,实在是不能用了,我只能舍弃掉。哪些东西现在回想起来,发现扔了就扔了,完全不受影响。
扔了一次东西后,再看回自己的活动空间,发现实在太乱了,可又无从下手,就上网看看有没有教整理的视频,然后就接触到了断舍离。
看了断舍离的视频和书籍后,我决心把自己的东西做一次整理。从衣服、鞋子、书籍、包包、杂物进行一轮的扔开始,衣服是把压箱底没有穿过或者只穿一次的,不合适的衣服整理出来两大袋送到了学校的旧衣回收站去;不看的书籍送人;其他的被污染的、放过期的、没有用的、坏的全部都打包离开了宿舍,剩下的就是衣柜的衣服少了一半,大箱子没有存在的必要,靠墙的角落也空了出来。行李箱装剩下的东西放在下柜子里。这些做好后,整个画面感舒适了好多。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进行断舍离,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第一次极简主义后
后面出来工作后,每年搬一次家,东西也是越来越多,我是没有办法完全做到像纪录片中的人一样,只拥有100来件物品,我做的更多的是真的合适并且使用持久的我会买,已经买了的物品,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能更好地用好它们。毕竟每件物品不仅仅只有一个用途,它们可能只是不符合这个用途而已。比如衣服,穿了一年多后,不合适穿了,自己不喜欢了,我可以把它做成挂饰,拿来装小物品,或者做成垫子,都是可以的。
如果认为物品只是一个累赘或者负担,那也是对它们的不友好。还有就是,我会远离不合适的东西,我不是不消费主义者,我更多的是想让自己成为理智的消费主义者,真的合适的我会买,而不会容易被广告所迷惑。
我的物品占大体积的一个是冰箱,一个是洗衣机,还有冬天的两床被子(我超怕冷的),其余的都是小物品。衣服一个24寸的行李箱,冬天有一件厚厚的外套,够穿就行。
我对于极简主义的理解是,我们所拥有的物质,要更加注重的应该是它的实用性以及价值性,如果只是为了一时的快乐并造成更多的困扰时,这样反而更加不好了。
所以呀,无论是断舍离,还是极简主义,按照我的想活的的生活方式就是不被物质所束缚,不被消费主义绑架 ,做自己人生的主宰者。
你呢,有被物质所束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