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面读书4年,直到现在结婚生子,在家乡久住的时间真的是屈指可数。
每当在外面听到"烧饼",这个特别的小吃的名字,我的心都会"咯噔"一下,因为它伴随着我长大,已经在我的记忆中深深地扎下了跟。
每次回家都会解解馋,
有一次碰巧会有集市,我就干脆拉着老公钻到用布搭起的帐篷里面,要了烧饼和豆腐脑,静静等着美食。
在热闹的集市上,我安静地望着,打烧饼的是中年夫妻俩,妇女负责做烧饼,男的负责打烤。
馅和面都是提前准备好的,馅很特别,都是肉的,切成很薄很薄的片儿,这样在炭火上烤的油都滴下来,吃起来特别的香。
烧饼面团在女人的手里迅速地被裹馅、包起来,又在男人的手里被摊开、按扁、粘上芝麻,
男人麻利地将饼坯送到烤炉里面,只听"呲呲"声,饼坯乖巧地粘在了炉膛里炉壁上。
这个烤炉很神奇,它是由铁锅倒扣在半截铁桶上面,炉子里下面一直要有木炭火加热,饼坯是倒这贴在锅上的,这就是吊炉的由来。
打烧饼的温度是最难掌握的,火大,烧饼和了;火小,饼坯粘不住。温度全凭打烧饼师傅多年的经验,没有捷径。
所以每个烧饼师傅的手都是厚实和布满老茧,而且都会留下很多被烫伤的痕迹。
吃一次美食,感觉打烧饼背后有太多的辛苦……
"3个烧饼好啦!"熟悉的家长口音打断了我的遐想。
"好!"我应附了一声。
美食摆到了我们面前,烧饼一口咬下去,皮酥里嫩,夹着烤五花肉的香气。
一向以米饭为主食的老公,居然吃了两个大烧饼,可见这味道简直是绝了。
回家自己尝试用烤箱做几次,还是没有那个味道,看来要吃到正宗的吊炉烧饼,还是得回家乡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