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 如何能达到深度工作

        今天晨读材料来自于美国畅销书作家的《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晨读中分享了书中的两种方法:抵御干扰和可学规划。

抵御干扰

        如果问干扰我们最多的是什么?我想答案唯一而肯定的一定是手机。细细计算一下我们的时间归属,发现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贡献给了手机。在微信上出现信息时,是不是忍不住想点开看看,然后就变成了聊一会儿,最后时间就过去了;又或者原本有东西需要查询,搜索时被其他标题跟内容吸引,点进去花了大半时间在各种信息见浏览,最后忘记要查的是什么;还有即使上班在怎么忙碌,总会有时间拿出手机刷刷信息、刷刷头条,在刷刷朋友圈,认真算下来一天上班刷手机都能用掉不少时间。以上情况是不是有些熟悉,我能告诉你我天天都是这样过的吗。这估计是最好养成的“习惯”,完全不受任何阻力,就像与生俱来一般。

        如何才能抵御干扰呢?在这个什么都考手机联系的时代,完全摒弃手机是不现实的。但是手机过度的消耗着我们的意志力,让我们无法专注到要做的事情上去。作者告诉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加入一些特别的仪式感,即惯例和固定程序。如给自己一个固定上网的时间,不需要时刻的关注微信、QQ等回复着无聊的问题;在比较低效的时间段去刷朋友圈,回复信息等等。然后还可以将自己比较高效的时候规划为断网时间,在这个时间里专注处理事务。不用担心有人会因紧急且重要的事情联系不上你,如果重要且紧急一定会通过其他方式找到你的。如果时间允许每周拿出一天时间,让自己与外界隔绝,摆脱网路,给自己独处、反思或者进行户外运动,让心灵回归宁静。

科学规划

        作者给出答案首先需要在一天中的每一分钟都做好计划,记得在彭小六《颠覆平庸:如何成为领先的少数人》一书中关于时间管理中写到“想要过好每一天,先学会事物的收集”。即收集需要做的事,挑选再进行整理分类,最后知道怎么去做,并做好时间的分配。然后根据效率合理安排深度工作,将重要的工作安排在一天中高效且不受干扰的时间里,不重要的事在空闲时间按所需时间长短去做。同时定量分析每项活动的深度,即给每项工作的深浅度打分。深度工作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提供更多的价值回报,能带来成长和复利;相对的浮浅工作,带来的成长和回报都很低。最后利用可视化分卡,即对每次专注工作的时间即产出加以记录,让大脑及时得到反馈,从而记录自己更多的从事深度工作。在明白了深度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自然需要有意识的培养深度工作的能力,将深度工作的日程计划形成习惯。

        在这个碎片化时代,《深度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对抗琐碎、排除干扰、提高专注力的方法。我们可以参考书中的方法进行深度工作的养成,最终达到通过深度工作创造更多价值。方法在于实践,实践在于行动。行动起来,走出琐碎事务,一起迈进深度工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
    昭阳2017阅读 3,327评论 8 100
  • -1- 你的笑 活着 怎么忘 -2- 我们没有在一起 可梦里,故事里 全都是你 -3- 不知何时 把想你 练成了一...
    欧嘉言阅读 2,266评论 43 56
  • 暖暖阳光 适合泡一杯花茶 懒散躺在暖阳的怀抱 披着一件自织的围巾 把心沉浸在诗词的国度里 愿思念化作一捧温暖 清了...
    爱上一叶浮萍阅读 554评论 13 25
  • 文|大金 对于旅行,从来都记忆模糊。记不得都去了哪些地方,遇见哪些人,看了哪些风景。在旅途中,能牵动自己心弦的不是...
    旅人书阅读 44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