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潘俊宏
我曾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做事有条理,认真且细心的人。
比如:在距离家门口还有一段楼梯时,我会找出要用的那一个钥匙,提前拿好在手上。
如果明天要换衣服,我会当晚给需要穿的衣服鞋袜找好,避免第二天早上手忙脚乱。
假如第二天要出差或旅行,我会事先给需要用到的证件、零钱硬币、纸巾、充电宝都准备好。
可是,两次难忘的坐车经历,让我发现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意粗心之人。遇事考虑不周全,对事情过于乐观判断,以致总是出问题,频频犯重复的低级错误。
第一次尴尬的坐车经历是在春节。公司定于年后正月初九上班。春节过完年,刚开始我计划着提前一天到公司,初七早上坐车,下午到杭州,初八休息一天,初九正好上班。老家距离杭州说近也不近,说远也不算远,路程是坐大巴车十个小时,一般情况下早上出发傍晚就能到。
但后来不知怎么考虑的,我觉得提前回公司也是白白浪费一天,还不如在家多待一天再过去。就算初八早上坐车,下午就能到杭州了,也不耽误第二天上班啊,多好。我完全给节后返程客流高峰,高速路上可能堵车这种不确定性抛在了脑后。
正巧,正月初八我遇到的就是二般情况。那天一大早我就坐上大巴车,还没上高速,就因大雾天气高速封道了,在车上苦苦等了四个多小时。
当然,仅仅晚几个小时也不会耽误第二天上班。可气的是,因为大雾封道,车流汇集了很多,天气转好道路一解封,车辆又全部堵在了高速上。从信阳到合肥再到南京,一路上停停走走,走走停停。最后我终于在正月初九的下午两点多到达杭州。
平时最多十个小时的车程,那一次竟坐了三十一个小时,真是一次记忆深刻,非常难忘的乘车之旅。
因没能及时赶到上班,开年第一天的红包没拿到,还打电话向公司请了一天假,当月的全勤奖没有了,基本工资也被扣掉一部分。
第二次难忘的坐车经历,是在国庆节。
国庆第一天,我去嘉兴姑姑那边玩。第二天,也就是10月2号准备从嘉兴返回杭州。前一天订好了10点10分的票。
早上9点我从小区出来,在小区门口边上的站牌等8路公交车,等了十几分钟迟迟不来,我又换到小区另一侧的路上等3路公交。
其实,嘉兴我是第一次来,这里距离车站有多远,我并不知道。只知道从客运中心到这里的车比较多,3路、6路、8路,都经过这个小区。昨天过来,坐的不是公交,是滴滴打车,也没估计路程。我想当然的认为,一个小时坐公交车到客运站,应该足够了。
刚到3路公交站牌,我看到显示屏上3路车距离本站还有5站路。玩了一会儿手机抬头看一下还有3站,又玩了一会儿手机再看一下,还有1站。隐隐约约地感觉,这车真慢。
突然,我觉得有点不对劲。收起手机放到裤兜里,去看公交站牌上的信息,数了数这里到终点站客运中心竟然有17站。心里盘算着,才5站路就过了十几分钟,17站不要跑一个小时吗?
掏出手机一看,都9点50分了,距离开车只有二十分钟了,我还没取票呢,还要检票过安检呢!我赶忙跑到路口,慌张地拦下一辆出租车。一上车就问:师傅,我去客运中心,乘车时间快到了,麻烦你快点开好吗?十五分钟能赶到客运站吗?
出租师傅说:你怎么不提前点?十五分钟根本赶不到的!现在是节假日,人多车多,好多路几乎都堵。新华路正在拓宽施工,还得绕行呢!
瞬间,我有点慌了神,心里叹息道,看来是赶不上车了。我开始自责起来,怎么就不长记性?为什么就不能提早点到车站呢?
一路上,除了等红绿灯,出租师傅都是紧踩油门,车子在路上疾驰,尽量帮我赶时间。我拿着手机不停的看还有几分钟,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确定真的是坐不上车了。
打开携程app我想给订的车票退掉,发现无法退票,也没法改签。抱怨道:“这回车坐不上,也改签不了,买的车票要泡汤了。”出租车师傅建议我打电话给车站,给情况说明一下,看能否争取班车晚两分钟开。
我用114查到车站的电话,打通了,给情况向车站工作人员作了说明。她让我先赶到车站,把票取了,再到站长办公室看这个情况能不能有办法解决。
在10点09分我赶到了车站。一边取票,一边打电话给工作人员,告诉她们我到车站了,请求车子晚点开。当我满头大汗的过了安检,狂奔到候车大厅,大巴车还是准时地开走了,时间是10点12分,晚了两分钟。
幸运的是,我已在电话里和车站说明了情况,考虑到特殊原因,她们破例车票全额退款。我又重新买了一张票回杭州。
两次尴尬的坐车经历,都因为我拖延的性格,以及没有给一些可能突发的情况考虑到,没有充分准备足够的时间,结果是弄得自己慌里慌张,十分狼狈,还影响了旅途的心情。
还好,我是一个普通人,做的也是普普通通的工作。要不然,像我这样马虎大意的习惯不改,一定会给自己和别人造成麻烦和损失。
在城市里生活的人都知道,交通出行一定要合理提早安排时间,像乘车乘机这样的事情,必须要提前到站。因为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交通拥堵,这是一种突发情况,最好能事前预估做好准备。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魏文王问扁鹊:你家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更高明?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魏文王又问:为什么你最出名?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发前,常人不知他事先能除病因,所以无法传名。中兄治病,是治于病发初期,常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病,也只能名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常人看我经脉穿针放血,皮肤缚药等大手术,就以我医术高明,名震全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后解决不如事中解决,事中解决不如事前控制。事前预防远比事中忙碌和事后补救重要的多。
前段时间听一个关于理财的音频,里面讲到一个现象。说,现在有许多企业家、老板用的是华为手机,开的都是二十来万的车子。而一些公司的高管和白领,用的是iphone手机,开的却是四五十万的车子。地铁里,很多普通的打工族用的都是iPhone。
作为企业家、老板们,肯定比那些打工的高管、白领有钱,为什么他们消费的东西却还便宜一些?
因为,作为老板,前期创业都很不容易,经历过苦日子,知道赚钱的艰辛,他们的钱都是一分一分地抠出来省下来的。
而打工的白领,他们觉得我现在年薪三十万,以后再升职薪水还会涨,明年还会赚得更多,这些钱理所当然要花出去,享受生活。
不同的经历,造成不同的消费观。老板有钱,更多的是买生产资料,买资产。白领有钱,只是用来消费,有时买的还是负债。
不同的消费观,造成不同的人生。前者的财富随着时间的积累,慢慢滚雪球般的增加。后者的财富,随着水涨船高的消费,不但没增加,有的还凭添了一些负债。当意外情况出现,收入减少或需要用到大额资金时,后者很容易就滑入财务的沼泽地。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都顺利,总会有一些意外情况出现。在人生的长跑中,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路都是坦途,意外和风险都在时刻伴随。
凡事预则立,不予则废。对未来多做谋划,多考虑一些可能发生的状况,多做一些准备工作,才不至于在意料之外出现时,手忙脚乱,狼狈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