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未能去上坟,总觉得放心不下。端午节的临近,让自己的祭祀之心尤为强烈:一则为了清明节许下的承诺,二则端午节的到来,自己有机会再到墓地祭祀,只为感恩与缅怀。
清晨,沿着熟悉的乡间土路,驱车停在山脚下,取出沉重的祭祀用品,我独自一人,默默地向山上走去。
两旁是青青的禾苗和常年不见长高的山榆树,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在上面,有些怯怯的感觉,仿佛它们还睡意未消。旷野里早有三三两两的农人,或在路上行走,或在田里耕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永远都是他们的节奏。
家族的墓地在不远的山岗上,掩映在一大片杏树林中。杏树不高,一丛一簇的,他们似乎不愿长大,始终还是我小时候的样子。家族的坟墓错落有致,庄严而静穆。
一样的心情,一样的仪式,都化作闪耀的火光,缕缕青烟及飞扬的纸灰。在这样的场景里,一种情绪,一种情感总在不知不觉中潜滋暗长:自己的肉体和精神都是从祖先这里得到传承,一辈又一辈绵延至今,作为子孙,自当铭记。
磕完了头,目送最后一缕清烟消失殆尽,墓地又恢复了平静,自己的心也归于平和。在这里的一番祭祀,仿佛是我与先人进行了灵魂的沟通,彼此相逢之后,于阴阳的世界里又多了一份精神的慰藉,转身再去踏踏实实地过自己的日子。
返回的时候,已是日出三竿。天地迷蒙,人间的烟火气与天上的云雾连接到一起,浑然莫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