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吴起担任苑守,休息的时候问屈宜臼:“大王并不知道我无能,所以委任我担任苑守。您有没有什么能知道我的?”屈宜臼不回答吴起的提问。
一年以后,楚王任命吴起为令尹。吴起休息的时候再次问屈宜臼:“当时我请教先生,但是先生并没有指导我。现在我这个无用之人被大王任命为令尹,您可一定得指导指导我了。”
屈宜臼问道:“您打算怎么治理楚国呢?”
吴起回答:“我要将楚国的楚国贵族的利益拿出来贴给有功之人,整饬军队找机会争衡天下。”
屈宜臼说:“我听说啊,以前善于治国的人都不会轻易变更政策。现在您居然想要把楚国贵族的利益拿出来贴给有功之人,这就是要变更国家的基本政策。另外,我听说哈,这战争是非常凶险的。总是想要通过战争解决问题的人在道德上会出现问题。现在您就是这样,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出现再也不能更进一步,对你自己也非常不利。你以前在指挥鲁国的军队战胜了齐国但是却没能在鲁国有一个好结果,你指挥魏国的军队战胜了秦国却没能在魏国有一个好结果。我听说:‘只有祸人才能闯祸。’其实我对国君重用您而感到惋惜,但是又庆幸国家现在还没有出现问题。就看您做什么样的选择了。”
吴起惶恐地问道:“我现在收手还来得及么?”
“已经来不及了。”
“那我就尽人力吧。”
屈宜臼说:“你已经执行过的律法已经不可变更,但是您现在还能温和的与人相处并且有目的的做一些仁爱的事情。在楚国,最仁爱的事就是推举贤人。”
02
原文
吴起为苑守,行县适息,问屈宜臼曰:“王不知起不肖,以为苑守。先生将何以教之?”屈公不对。
居一年,王以为令尹,行县适息。问屈宜臼曰:“起问先生,先生不教。今王不知起不肖,以为令尹,先生试观起为之也!”
屈公曰:“子将奈何?”
吴起曰:“将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厉甲兵以时争于天下。”
屈公曰:“吾闻昔善治国家者不变故,不易常。今子将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是变其故而易其常也。且吾闻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今子阴谋逆德,好用凶器,殆人所弃,逆之至也,淫泆之事也,行者不利。且子用鲁兵不宜得志于齐而得志焉;子用魏兵不宜得志于秦而得志焉。吾闻之曰:‘非祸人不能成祸。’吾固怪吾主之数逆天道,至今无祸。嘻!且待夫子也。”
吴起惕然曰:“尚可更乎?”
屈公曰:“不可。”
吴起曰:“起之为人谋。”
屈公曰:“成刑之徒不可更已!子不如敦处而笃行之,楚国无贵于举贤。”
03
补
屈宜臼:也作屈宜咎,楚国大臣。看姓氏的话应该是楚国的公族大夫。
04
感
改革这个事,一定是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改革的本质就是再分配。这再分配就是会损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啊。
所以,只是改革这个事就没办法在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状态下完成。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吴起做的事就是国家大计。问题就在于,如果吴起想要实现在即的政治抱负,那吴起就必然会得罪人,最后落得一个非常不好的结果。
这谋国和谋身如果只能选一个,到底应该选哪个呢?其实只有谋国的人才会有谋身这个选项。大多数人达不到谋国的那个水平,所以不存在选择谋身。我要是吴起,我坚定不移地选择谋国。因为吴起根本就不怕死,他怕一事无成泯然众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