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这本明绿色封皮的书籍——《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就被吸引了。翻来细细一读,果然收获不少。这本书以故事思维在品牌塑造及传播中的重要性为切入点,重新发掘了故事的潜在力量:故事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方式,更是一种可以塑造起深层次的认同感的思维模式,从而广泛应用在职场管理、日常活动等领域。
1.故事vs事实
从我们牙牙学语开始,其实就已经在接受故事的熏陶。长辈们总是通过说故事的方式见解传达给我们不少知识和道理。像我,最喜欢在夏夜的大树下搬着板凳听爷爷奶奶摇着大蒲扇讲述他们曾经的人生故事,爷爷总是会讲完后说一些自己的感悟和评论,伴随着凉爽的夏风始终回荡在我心头。
当然,相信不少人也有这样的感受。当你做错事别人给你指正,或是你最初接触某个品牌还不甚了解,这时有人过来对此事"指手画脚",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或是应该相信什么,这样的"说教"总让你感觉很不舒服——即便他说得是事实!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赤裸裸的事实总是敲着我们的头指指点点,而故事却是如春风拂面般娓娓道来。事实总是试图强硬地"逼迫"我们接受既定的东西,而故事能够激励人并引起共鸣,使听故事的人参与到价值观和信念的交流中,而不是直白地揭露或简单地告诉人们价值观和信念。
故事并没有颐指气使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和感受。相反,它邀请我们去思考,去感受自己的内心。这就是故事超越事实的巨大魅力所在。
2.用故事思维塑造品牌内涵
在思考故事如何塑造品牌之前,必须先明白讲故事和故事思维是不同的两件事:讲故事是一种策略,它是一种工具。而故事思维是一个计划的过程。两者都利用了故事的感召力和原则,但区别在于仅仅用例子或者暗喻去阐述一个观点,还是把这些观点演变成一种值得人们推崇的价值观,以此作为品牌的内涵。
那么,明白了故事思维之后,我们如何讲出一个打动人,让人一瞥难忘的好故事呢?
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有写到一个主要角色在读了一本重要书籍后的感受。奥威尔的文字是这样说的:"这本书使他着迷,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让他安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并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但这正是它吸引人的地方。如果将他散乱的思绪有序地集中在一起,这就是他想要说的东西。这本书是一个和他想法一致的作品,但是更强大,更加系统,少了些担忧和害怕。"他指出,最好的书是将你已经知道的东西讲给你听。
最好的故事就像书中所言,认同读者的想法,使每个读者感觉到他们的想法是聪明可信的。最好的品牌就像是最好的故事,可以强化并且阐明品牌的含义,而不是去改变它们。
纵观市场便可看到长久发展的品牌都依托好故事的填充,如益达木糖醇的著名广告便是通过一对男女在超市相遇互生情愫,用木糖醇来表达好感的情景演绎了"关心牙齿,更关心你"的品牌内涵,使益达木糖醇这个牌子带有浓厚的生活与温情色彩。
3.讲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一个清晰的故事思维可以成为品牌扩散的原则,那么能不能被用于个人品牌的营销或者销售当中呢?答案是肯定的!
对于毕业党而言,利用故事思维推销自己从而脱颖而出也是不可多得的技能。在面试的时候或者任何需要做自我介绍的场合都可以亮出这个"法宝"。
首先,你需要谦虚一些。与其让别人听你说取了多大的成就,不如解释如何获得了这些经历对你更有帮助,更令人愉快。通过谈论你从某些或者是所有的经历当中学到的经验来反映出你的信仰和价值观。比如:"在我为某某工作期间,我懂得了——的重要性。"
其次,聊一些你的私人生活,为工作之余的你增添色彩。"我是一个邮票的狂热收藏者"、"休息的时候我会积极地参加图书馆的志愿活动,或者参加支教,我把这看做一次宝贵的机会不断学习,增加社会经验。"
最后,如果可以的话,让你的行为更富感召力。比如你已经写好了一篇文章,做了一个演讲,设计了一个用来讲述你生活中发生的故事的照片展把你的观众吸引过来,让他们更好的了解你是谁,你看重的是什么。
总而言之,就是像任何一个品牌一样,通过故事思维展示自己,而不是直接告诉别人。演示、阐述,并让听你故事的人了解你的想法,走进你心里,帮助他们亲身感受你是谁。
4.试试“原型分析”这个妙招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供了一系列品牌塑造的技术手段,例如收集故事背景,原型分析、完成故事摘要、激发灵感、寻找意义等等。对我而言,原型分析的启发最为强烈。
心理学家荣格也率先提出了“原型”这一术语。文学作品中,不乏有类似的故事模式,像流浪汉小说,“往上爬”系列等等,这些故事中的人物都具有普遍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也或多或少带着人类行为的普遍性。
同样,我们可以采用原型理论来分析品牌的内在价值观,把品牌想成一个人,分析他在利益目的以外,受什么力量驱使才会如此行事。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原型特征。每个人在一种或几种主要原型的基础上长大。在皮尔森和马克的《品牌的原型》一书的基础上,作者重新分列出12种不同的原型,每一种原型代表着一种人物形象,拥有着不同的价值观。
列举“巫师”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原型:
巫师探寻从平凡到非凡的方法。他们代表了宇宙中的神秘、惊险和新奇的事物。他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希望把梦想变为现实,孕育科技发展的奇迹,拿到长生不老药抵制岁月的痕迹,或者拥有一本可以在全世界自由穿梭的珍贵护照。
巫师会说:一切皆有可能。梦想一定成真。奇迹从未停止发生。
最重要的品质:魔法、想象力、欢乐、好奇、乐观、有趣、惊喜。
其对立面:无聊,一事无成,悲观,乏味,消极。
代表人物: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哈利·波特、乔布斯、《绿野仙踪》里的巫师。
品牌特点:改变现状,创造奇迹
代表品牌:迪士尼乐园、苹果公司
这是个很好用的方法,可以借此明确动机、看法、喜恶和一大堆心理特征来解释品牌的营销行为。这个妙招同样可以应用在小说创作中,依据基本的品质特征渐渐填充人物的血肉,建构起小说的框架,结合其自身独有的个性,创造出一个丰满的圆形人物!
除了原型摘要,作者还提供了收集故事背景、合理化定位、故事摘要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贯穿其中的是始终不变的故事思维。如果你的故事激发了其他人更多的想象、让他们学到更多,并且取得更多的进步,那么你就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对我来说,这本书教会我的最大道理,是懂得了如何利用故事思维打开心灵大门,获得他人的认同感,为自己的人生讲出一个接着一个的好故事!愿看了这篇文章的你也同样用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串联成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