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中发问求助学霸好姐妹,我的提问:一早起来看到老公坐在餐桌上看手机抖音,去洗刷间看到女儿昨晚洗澡内裤放洗衣台上。
内在木马病毒又升起来了,有了不舒服感,啥都没说,但内在有不舒服,我内在有什么功课需要做,自己却不知道,求好姐妹指教一下
学霸好姐妹回复我:
这里你的焦点放错地方了。
就像当我们发现摩托车在路上抛锚了,需要做的是立马修理。
而不是在这个时候研究摩托车的运转原理来得出它抛锚的原因。
所以,当没有情绪,功课没来找我们的时候,就是我们不需要上战场的时候,这时候去研究武器研究带兵理论。但是一旦开战,有敌军入侵,我们需要做的是第一时间行动起来针对性抗敌。
你这里察觉到自己有情绪。放空脑袋,不要用脑袋去思考“答案”为什么会这样。
认识到你对这些画面有情绪。(关键点一)
然后接纳这个已经发生的事实就好了。就放下了,就不需要纠结了。(关键点二)
关键是你此刻可以做什么。(关键点三)
不要纠结问题。不要试图用头脑想个明白才去行动。应童老师反复强调的。
回到感受里面,感受自己的情绪状态,感受自己的身体需求。
去接纳,体验情绪,去照顾满足自己身体需求,注意自己的呼吸。对自己做的事情保持觉察。”
没有为什么,因为为什么没有答案,为什么都是焦点在研究过去。
当下才是未来的管道,觉察立即反转信念,修正行为。(对当下负责,不纠结过去,念头放在当下此刻,我可以做什么)
而成长基于觉察之后的立即修正行为,而不是挖根。
“回到感觉,你就能察觉到你的情绪状态。情绪就是你内在能量状态想直观指标。
如果有情绪,就从情绪入手疗愈自己爱自己。
这里接纳自己的情绪,全然感受那个情绪。
自己独立搞定情绪里,基本上你就在这个画面给到你的体验里面成长了。
然后你再去选择如何做,都是完美的选择了。因为这已经变成一个单纯的选择,没有好坏对错。
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如何如何去做”。
搞定情绪,问题就没有了,如何选择都可以了。”
我们没有好好觉察自己的需求,我的需求是什么,用行动成立事实(我希望有个爱干净的女儿,那我就做给她看,我希望老公幸福快乐,那就让老公享受那份快乐,所谓影响儿女那是头脑编织),信念马上翻转了,画面也翻转了。如果一直去活“为什么”。会行动不起来,永远关注在我能做什么去改善这个画面上面来,不要把焦点放在为什么我会这样,然后接纳这个已经发生的事实就好了,就放下了,就不需要纠结了。
关键是你此刻可以做什么。
不要纠结问题,不要试图用头脑想个明白才去行动,
回到感受里面,感受自己的情绪状态,去接纳,体验情绪,
没有为什么,因为为什么没有答案,为什么都是焦点在研究过去。
当下才是未来的管道,当下我想要什么,回到这里来。
成长基于觉察之后的立即修正行为,而不是挖根。
先反观针对这个问题自己的状态是什么?有点不接纳老公孩子行为。跑了什么念?过去的旧有信念,那是属于父亲的念,不是我现在的念。升起了怎样的情绪?有不接纳的情绪。起了怎样的反应?女儿老公没按照我的意愿来,有点不舒服在这里。是否可以修正自己呢?可以,看到自己有情绪,和情绪待一会。
紧接着,在这件事情上,你需要承担的责任是什么?我不再帮孩子洗内衣,需要她自己承担属于她自己的责任。我尽量把房间打扫干净整洁,洗澡结束立马洗内衣,不乱摆放。
孩子随意放东西,属于我人生的触发事件,它触发了我内在怎样的运作机制,家人不按照我的设想来,我就不舒服,活在评判标准里,二元对立里。可以如何校正自己从而影响孩子发生改变?做给孩子看而不是说教。
外求援助希望对方改变,这是一个问题;观照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有哪些成长空间,这是一个机会。
需要自己提高认知,提高纬度。
我觉察梳理自己有一个根深蒂固信念,看手机电视如同麻将赌博是不务正业的,因为从小被父亲这样教育长大,现在把一个所为的看手机玩游戏看电视不务正业的信念还给老爸,那是老爸的信念体系,如今我接受老公用手机的方式放松自己,接纳他用这种方式娱乐,我问自己:老公玩手机快乐吗?快乐;我希望他快乐吗?希望他快乐!我爱他吗?爱!
女儿这种行为是谁造成的,是我包办代替造成的,接纳这个事实,我该怎么做,接纳女儿行为的事实,做到不批评,女儿有自己的人生功课,我只是做好自己,做一个讲卫生爱干净的妈妈呈现在孩子面前!
我对自己人生负100责任,我对每个当下负责,我对自己产生的信念负责,对自己升起的情绪,体验情绪允许它来允许它自然消失。我对自己的幸福直接负责,不外求任何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