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兜姐马上4岁了,到了报课外补习班的年龄,我问了小区身边的邻居朋友,像兜姐这么大的,最多给孩子报了7、8个,且不说一年花多少钱,花听听这课程就够自己数一会儿了。。。
数学,乐高,口才,画画,围棋、英语,轮滑巴拉巴拉。。。。
现在鸡娃的氛围,不仅仅限于一二线城市,三四线甚至18线小城市都非常的浓郁
针对这类问题,也想谈谈个人看法,兜姐今年马上四岁,除早期给报了2年的早教外,幼儿园上了小半年,其他时间几乎是放养式
不是不赞同,而是要根据孩子自我选择和家庭整体权衡之后做出的选择,有时候不是孩子单方面的
与其让孩子周末奔波在大大小小的补习班,我更愿意,带她去看世界,观世界,感受这个世界的千奇百态
其实无论学习什么,到最后不能说没用,知识现阶段看不到结果而已,很多人报班是因为周围人在报班,自己孩子没有课外班好像就很另类,很多人觉得报完班了,好像孩子就会了,跟大人买课,买了课好像知识就会了一样
对此我有自己的一点小小心得与你探讨下
1、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看看他喜欢什么,可以带她去试听,喜欢的就可以保留,当然后期主要是父母的坚持,风雨无阻的坚持。。。每一个鸡娃的老母亲谁不是在提个一口仙气
2、在3-6岁不以学习为目的,更多的应该是思维层面的开发,这个阶段更可能的让她多玩,多探索,但是该有的规矩,还是要有的
记住,没有不听话的娃,只有搞不定娃的妈,父母足够智慧,孩子就不会差到哪里去,有人说我搞不定啊。那怎么办,学习呀,可以多看书,多像有结果的老师学习,然后再结合自家情况整合出适合自己的一套育儿方法
3、3-6岁这个阶段,尽可能的还是以激发兴趣,开发大脑,锻炼思维为主。比如阅读,不要让她觉得看书是一个任务,而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就跟每天吃饭睡觉一个道理,很自豪的说,我们兴趣已经激发到了,现在就是让她多思考,加入自己的理解和以后的应用了
现在的女性已经被冠以太多的标签,职场辣妈,少女妈妈,好像生完娃和不生娃就应该有个很大的界限感,其实什么年龄段的女人都有什么年龄段的精彩,过好自己的生活,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健身,好好陪家人,爱你爱的人,不care不在乎你的人。就这样,生活可以祥和安逸
孩子以后长成什么样,跟你让她现在上了几节英语课和算了几道题,认了几个字真没多大关系,更多的是父母活出什么样
有句话讲,好的童年都在治愈成年,不好的童年一生都在被治愈
这里就讲到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不展开讲了。
孩子以后的价值观和成多大的事,取决与父母你现在的格局和认知,跟钱多钱少没多大关系,你活的足够精彩,孩子也会耳濡目染,所以反回到今天讲的内容,总结下来就是育儿先育己。
先把自己活明白
因为你的一言一行就是她现在最好的家教和成年以后生活生存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