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2
顾东桥来信中问的“谓致知之功,将如何为温凊,如何为奉养,即是诚意,非别有所谓格物,此亦恐非。”这个问题其实我也不明白,看了阳明先生的回信,感觉还是一头雾水,看来我的意不诚,心不静,没有认真思考阳明先生的话。
之前以为的“格物”,是根据自己的认识或者通过别的一些什么手段把一个物,一件事去看透它,这当然需要功夫。
《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这就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一是“内修”去说文解字查了这个“格”字,解释是“木棍很长”意思。我一下子又懵了,看来没有“格物”的功夫,即便是看解释也很难看的懂。
“木棍很长”就容易“至”,问题是如何使自己思想的“木棍”足够长,看待问题才能足够清楚。说来说去,格物功夫的养成还是在先期的“行”中。只有在不停的“行”中,才知道向哪个方向的“行”是正确的,然后才能继续不停的行下去。只有“行”的正,才会有正确的经验和结论,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走的更快,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