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十几天,慢慢读完了一本日本作家泽木耕太郎写的小书——《旅行的力量》。
刚开始读的时候,觉得有点乏味,甚至有些奇怪,这不是写旅行的书吗?怎么读了很长一段,作者似乎都是在写自己的工作和日常呢。同样奇怪的是,我竟然坚持把这本书看完了,还有点津津有味的感觉,想想可能是作者那平实近人的文字吸引了我吧。
直到看到书的尾段,心里有了总体的印象,才发现是自己一开始就认识错误了。这本书的名字虽然有旅行两个字,却并不是心里想的游记那类的,而是一本感想或随想类的书。
但这本书却和作者写的一本很有名的游记类书有关,那就是曾在日本名噪一时的《深夜特急》,还拍成了电视。据说那本书在当时的日本青年中掀起了一股穷游的热潮——许多青年读了书后,就背起行囊,仿照作者开始了横穿亚欧大陆的长途旅程。
按照一般的程序,我应该先看了《深夜特急》,再来看这本书才对的。但因为机缘,我是先看了这本书,随后对《深夜特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既使是读了这本感想类的书,我也受到了很深的感染。作者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他的亚欧大陆长途旅行发生于七十年代——他二十六岁的时候,而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就如一位充满睿智和历练的长者,在缓缓娓娓地道来。而我个小辈,在一旁充满敬仰地聆听。
作者作出长途旅行的决定时,刚工作不久,没有成家,也没有什么钱。仅仅带着1900美元,就开始了从日本出发,途经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土耳其、法国等许多国家,终点是伦敦的旅程,时间是一年。
我十分敬佩作者的决定,因为即使他那时十分年轻,但要作出这个中断工作,告别家人、同事和女朋友,而去“浪迹”欧亚的决断,也是十分不容易的吧。更让我惊讶的是,泽木耕太郎的家人、同事、朋友,还有爱人都十分支持他,还为他筹了款,送上美好的祝福。这不禁让我十分羡慕和感慨。
作者的旅程,是真正的穷游。书中不多关于旅程的描述中,都多次提到了坐廉价公交车。当然,这和我们的城市公交车不同。他坐的那种,应该是长途巴士之类的。作者在对于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坐公交车历程的描写时十分有趣——挤在各式各样的底层民众中,语言不通,但劣质的香烟和干果会随着热情递过来。或许是为自己的穷迫掩饰一下,作者说他不选择坐飞机、轮船,或火车,只是因为坐公交车更能接近旅游地的人,更能欣赏贴近心灵的风景。
在欧洲,作者的描述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深深的阴冷孤独感。他曾这样描写——在一个便宜的小旅店中,只有两个旅客。一个同样出来穷游的法国青年,瞪大眼睛看着灰蒙寒冷的天空,长时间一动不动。欧洲国家的街道,一到晚上就寒冷空荡,昏黄的街灯下看不到一个人。比起这里,作者流露出更想念亚洲那些热情质朴民众的想法。
在作者的笔下,虽然是非常艰苦的旅程吧,也显得十分轻松而有趣。更重要的,是向读者说出了自己通过旅行得到的想法:
旅行中深刻的感受,有时比看到的风景更重要。
旅行越久,你就会发现,旅行只是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你自己。
每个年龄段都有适合的旅行。趁着年轻,充满激情和幻想,旅行的感觉会比有很多生活经历后要更好。
旅行前,会有害怕和退缩的想法。但如果旅行开始了,你很快就会享受它。
作者在文中叮咛读者:如果你想去旅行,“不要害怕,但要小心。”
在书的末尾,作者又说:旅行可说是另一所学校。一所不进去就读都随你自由的学校;一所会得到很多东西但也会有所失的学校;一所老师是世界各地的人们,教室是整个世界的学校。如果你现在想进入那所学校准备开始旅行的话,那我还有一句话要送你——“旅行没有教科书,教科书得由你自己去做。”
我想,在这所学校里,我是不是缺课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