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着伤痕的善良,尤其让人落泪
善良遇到善良,
善良激发善良,
善良播撒善良,
善良在感化中推动着更多的善良,
这就是“种太阳”
(搜了一下 “种太阳”,
歌词真的让人感动)
教育的本质是: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教育如此,
善良更是如此,
陶医生与田女士,
正是善与善的摇动、推动和召唤。
善良也保护着善良,
陶医生帮她田女士女儿治病,
她替陶医生挡刀。
这不是普通的善良,
而是被恶摧残、
受到残酷对待后,
仍保持爱之能力的善良,
这种带着伤痕的善良尤其珍贵。
想起人们在道德上常有的摇摆和犹豫,
看到一些丑恶,
遭遇一些不公,
遇到一些挫折,
就呼天抢地,
觉得世界无比暗黑,
仿佛所有人都欠自己的。
看到疑似年轻人扶老人被讹诈的新闻,
就说“从此不敢做好人”。
看到老老实实遵守交通规则的人被闯红灯的车撞死了,
就说“守规则的人死了,不守规则的却活下来了”,
谁还愿意守规则?
看到一个好人受到了某种不公对待,
就说“这个世界配不上他的善良”。
未得好报善报,
我凭什么善良?
人们很多时候是把自己的善良当成一种交易,
当成了一个添加了太多前提的交易筹码:
你对我善良,
我才对你善良。
我受到了好报,
才会对别人善良。
我能从善良中受益,
我才保持善良。
正如康德所说,
这种时候,
道德和善良成了一种假言命令,
而不是受自身良心驱使的绝对命令。
当人们都强调善良的“交易性”“条件性”时,
就出现了道德风险和囚徒困境,
我作恶,
是因为我受到过不公对待。
我不做好人,
是因为好人没有好报。
不是我很坏,
是这个世界太操蛋了,
太多人在这种负反馈中走向了精致利己和心安理得的厚黑无耻。
陶医生的话让人泪目:
我们常常,
想要收集到百分之百可以得到回报的证据,
才很不情愿地为别人付出,
而且常谨慎地以一点点开始。
我们常常,
都活在把对方设成假想敌的警惕中,
不知不觉,
也就把自己活成了别人的假想敌。
最后的结果就是活得越来越累,
回过头来发现,
原来,
把自己交托出去,
是那么放松,
那么舒服。
充满爱的环境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奇迹。
这段话如果是文青笔下的鸡汤,
我们会觉得轻如鸿毛。
但这段话是从一个被屠刀砍过、
差点送命的人,
那双伤痕累累的手上敲出来的,
便有了一种重如泰山、
让人肃然起敬的道德力量。
(摘自曹老师的公众号)
二、教练电话的时间出来了,可以选择下周三的5个时段,我看了一下,没有特别适合我的,看看到时候可不可以协调
三、我要让生活按照自己设置的轨迹走下去
四、出门散步遇到一只饱经风霜的石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