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首诗亦或是一篇文章,究其根本,与其最本质的联系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举一个典型的例子——《诗经》。《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因而堪称解读周文化的活化石。《诗经》不但广泛地反映了周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而且为后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了典范。《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诗经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西周时代我国诗乐关系进一步发展,诗乐与礼制相结合,与政教相结合,形成我们所熟识的礼乐文化。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直接通过礼乐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表现出来,礼的完备就标志着“乐”的繁荣,也就标志着以“乐”为文字内容的诗歌的繁荣。《诗经》就是在这样的礼乐文化氛围下产生的精神产品,因而《诗经》中的作品大都具有各类“乐”的性质。其中《大雅》这组诗歌,大多数是颂美的作品,它们产生于王朝内,用于王朝重大仪典,同时起到颂美垂诫的政教作用。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比如婚恋诗,这类题材约占整部诗经的三分之一,在这类题材创作、采集、编订的过程中,婚恋诗占有特殊的优势和地位。同时,婚恋诗还反映出西周礼乐政治婚姻等思想文化,如《关雎》。这首诗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的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并奏乐庆贺,以博得“淑女”开心。从浅层意义上看,很显然,这首歌的形态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若从深层意义上去挖掘,则看到的是一种美德。君子的相思,是很本分的,是很守规矩的,不曾对“淑女”逾矩。而其间所蕴含的,是古人一直都很重视的“夫妇之德”,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其次,从“君子”“淑女”着两个词也可看出,这首诗包含了周文化所倡导的美德。
深受周文化渗透的《诗经》,无论是《风》、《雅》、《颂》都有周文化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