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究竟应该怎么活!怎么过才是真正的人生?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人的一生是要有追求的,碌碌无为,浑浑噩噩也是一生。自然是别样的人生有着不同的意义。
本人得与经典之时即有一种多年游子归家之感,犹如依偎在父母怀中,心中有一种无以言表的喜悦之情。聆听着先贤的教诲,内心又是无比沉静,笃定、安逸……
孔子倡导仁,修己以安仁,修己以安百姓。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即便是在春秋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子倡导仁,而在现代化的今天,仁依然对人类来说非常必要,更是人类善良、宽容、理解的光明呈现。
因为她是人类抛弃小我成就大我的阐释,是人类有别于禽兽的最本质的解析。
孟子曰: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就是孔子说的五伦,这是最基本的人的关系体现。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曰:“有人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吾未之见也”。可见,人人皆知仁为好,奈何仁不是一蹴而就,一跃可得的。自是需要人们慢慢自省、自悟、自修,更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历练,才可拥有。
诵读经典与经典同行的过程正是修、齐、治、平时欲仁行仁致仁的过程。看似平凡,平凡中往往蕴涵着不凡。孔子曰:“”民至于仁矣,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矣!”从而看出,行仁之事,非一般人所能为之也!是需要有仕的精神,气魄、胸怀的。
其实,也很简单,我欲仁,斯仁至矣!何须壮士断腕之壮举,只是能否持之以恒而已!
阳明先生之知行合一——致良知过程不正是欲仁行仁的过程。
心即理,心念一出即为行。只是善恶不同而已!吾欲仁,斯仁至矣!善念即是欲仁,行善即为行仁,难得的是一辈子行善为仁。
孟子曰:“圣人,人伦之至也!”其实也是仁之至也!子贡问圣人,孔子曰:圣人,吾未之见也,得见善人者斯可矣!善人,吾未之见也,得见有恒者,斯可矣”!孔子在30岁时就被称谓圣人,但是孔子并没有自认为圣人,只是称作有恒者。由此观之,圣人的境界是多么的高啊!圣人就是人类的榜样。
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之四端之说,言明了一个仁者应当具有的品质。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仁者往往无欲,无欲则刚,是故,仁者无敌!孟子又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可见,仁与不仁,不在ta人,唯己心而已!唯有内求,不可外寻。
生活的磨练,人情的冷暖,世俗的不堪,不会改变一个仁者之心,因为,在仁者的心中有一座灯塔,那就是仁者追求的目标,也是追求的原动力。
朝闻道,夕死可矣!
放于利而行 ,多怨!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古圣先贤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经典,即是我辈可以依循的仁道,只需依道而行就会趋向于仁。
道者本也,本立而道生。生生不息,生生不已,周而复始,道不会变,人性亦不会变。仁者之心则恒矣!
汉朝刘向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说出了笃行的重要性。
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是在强调行的重要。其中,在当今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守住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经典,诵读、浸润、依道而行,不正是行仁的诠释吗?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几千之。只要是与经典同行,则自会虽愚必明 ,虽柔必强。因为深入经典,智慧如海,以柔克刚。
德不 孤,必有邻!
只要信心笃定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自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心若花开,蝴蝶自来!读经典,悟原理,欲仁行仁,自会呈现出心性光明,行为高尚。
依道而行,行则将至,不畏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