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自传《看见》读后感
题记
以前对柴静没有什么特别的态度,只知道她是一名记者,知道她在一场演讲中说过一些言辞激奋的话,同时也在演讲中表现出众。同时,她在她的记者生涯中,面对不同的采访对向提出了普通人不敢提出的问题。那个时候,觉得她是一个敢说真话的人。读了《看见》,才发现她不仅仅是长于演讲,不仅是敢于在采访中提出尖锐的问题。其实,她最擅长的是思考。她在《看见》中思考人生,也在思考人性。
注:本文写于2013年12月
很多年没有这样看过书,也很多年没有看过这样的书了。
记得我自己经常说:现在的人都是浮躁的,光从书店里卖的书,特别是那些畅销书榜就能看出来。功利,是现代人最大的特点,比如《口才宝典》、《职场英语》、《人际沟通》之类的书,内容往往不知所云,却受到很多人追捧,买的人希望能看完这样一本书后马上就可以提高口才,可以学会英语,可以成为与人处事的高手。虽然很人都知道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却又乐于这样去做,这不是浮躁又是什么?
虽然我自己经常说这样的话,但是我却忘记了自己也走入了这样一个的浮躁社会,为它增加了一个浮躁的因子。上一次完整的看完一本这类文化气息深厚的书是什么?从记忆中搜寻了很久,没有准确的是间节点了,大概应该是在高中的时候吧,高中毕业到现在已经是大学毕业多年,差不多有十年没有再看过这类的书。十年中的我,也是浮躁的。
上大学之前,因为没有过多的业余活动,除了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到了与千军万马一起挤着过高考这座独木桥。那个时候没有网络,没有支持WIFI功能的手机。读书看报就成了我最大的爱好,而且对于看的书并没有什么侧重。夸张点说,只要是书,只要是印有文字的纸张,都可以一字不落的看完。不管是传记、文学还是其它什么,都可以拿到手里,如获至宝的读完。那个时候,似乎读书就成了自己最大的一个爱好。
但是自从上了大学之后,看的书更多的是与学习专业有关的内容,因为大学的专业是管理类专业,所以看得更多的书都是《德鲁克》、《麦肯锡》、《控制力》、《执行力》等等这类所谓的管理学经典,以及相关的心理学类的书。以期望可以从中快速的学到“有用的东西”。毕业后更甚,只是把看书的目的变成了提高工作能力,其实我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的读过一本书,有的时候,都忘记了读书的感觉。 从这一点来看,我也是浮躁的。
花了几天时间读完了这本《看见》,我不想评论作者怎么样,老实说,我虽然知道有柴静这样一个人,却不知道她做的节目名称,要不是这本书,根本想不起《看见》这个电视节目就是她的作品之一。或许看过,只是我现在已经不记得了。我也不想去考证这本书里讲到的这些东西的真伪。我愿意相信写在书里的都是真的。虽然,书中有很多看上去很文艺的对话,让我沉得似乎这不可以产生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或许这就是我这个已经被浮躁污染的人无法体会的生活吧。
但是我仍然愿意想信这些都是真的。而且,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文字。
从这本书中我读到的是人生,是人性。柴静在这本书中记录了多年以来,她因为职业原因所遇到的人生和人性。从陈虻开始,也从陈虻结束,是在记念她的伯乐,也是在记录她自己人生中的变化。
《看见》让我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了解人性,不管是非典、08年大地震、还是当年唐山事件幸存者的回忆。这些都是人性,每一个都有活着的权利,面对死亡,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那样的勇气。在死亡面前,并非在电影电视中讲述的那样的勇敢和大无畏。在面对未知和死亡,每一个人都有害怕的可能,也都有害怕的权利。所以当看到从另一个侧面描写的非典,描写那些不可能在电视节目中播出的,在非典来临的时候,人群的害怕。我感觉到这才是真实的人。对于08年大地震以及唐山幸存者的那些描写,也是一样,在那两场巨大的空难面前,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恐惧和害怕的。
这些文字说出了那些被人赞扬的行为背后所隐藏着的东西,那些为勇敢者高唱赞歌的文字背后没有说明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才是人性。
双城那些小学生的内心真实的世界,和事件的真像,有谁会想到孩子的世界其实也可以那么复杂。不要怪孩子们想得太多,做了太多不应该做的事情,这一切都是这个社会教给他们的。关于药家鑫案,让我看到了一个父亲的内心,虽然我不知道书中所描述的这些事情是否都是真的,但是做为一个父亲,在失去孩子时,就应该是这样的痛。不然,他就不是一个人。
卢安克的事情,我想我是比较认同,我也认识这样一个人,因为追求音乐的梦想,只身一个人到北京,放弃了家里的一切,包括应该去照顾的父母。虽然我不会像他们一样去做,但是我理解他们为了心中的那种梦想面努力的原因。同时,我也羡慕他们这种愿意为了理想放下一切的态度,人又能有多少梦想呢?坚持自己的梦想,本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和卢安克一样,他们都有梦。卢安克的梦是对孩子的教育,她的梦是印在她生命中的那些不安份的音符。
只是我们“现实”中的人,把外界给我们的影响又想要强加到其它人身上。于是,我们判断一个人价值的因素变成了对最后结果的判断,而故意忽视了这个过程的价值,以及去做这样一件事情本身的意义。有些理想,本身没有多大的社会价值,不像卢安克对孩子的付出。但是对于拥有这个理想,并去执行的人却是人生最大的价值。而我们,却不认同这种价值的存在。
我承认我不会轻易的去做样的事情,但是我却认同所有人梦想的人对于自己梦想的坚持与付出。他们,都是值得去记录的。
书中很多地方都从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表述了一些我们已知的东西,比如那些重刑的女囚犯。一个凶恶的人,也许也会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一面,就像对Kim施暴的李阳,和那些因为用暴力手段对待妻子而死在妻子手中的男人一样,他们同样有脆弱的内心,他们的内心同样也是会愤怒的。只是他们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发泄出口。于是,人性变得扭曲,然后把这种脆弱和愤怒成了向他人施暴的理由。这样的人不少,以前后,以后还会有。
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看见》这个名字,是因为她主持的节目。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看见》两个更多的是柴静对人生的另外一种解读,让我能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来理解人性。她在这本书中,用不一样的视角,看见我们平常看不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正好就是人性的另一面。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从浮躁的人生中解读人性,这远大过“柴静自传”这个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