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溥光
《师说观人术》
夜读,成了习惯。年轻时没怎么好好读书,能记住的都记住了,想学新的是记不住了。例如:英文。例如:驾驶。宛如诗賦所写:
故人笑比庭中树
一日秋风一日疏
意思:我的那群故人,我的一众老朋友就像这庭院里的树一样,一天又一天的秋风吹,树上的树叶一天比一天少,我的老朋友们也逐渐离开了。
出自清金农《闭户不读图》全诗如下:
纨扇生衣捐已无,
掩书不读闭精庐。
故人笑比庭中树,
一日秋风一日疏。
全文赏析:
有草舍一间,屋内一人端坐,单间隐逸散淡,神色平和,屋后着老树一株,遒劲苍老,枝叶稀疏,屋边几竿瘦竹,更是竹稀叶少,用笔质朴,以境趁人,入木三分的刻画了形单影只。孤寂落寞的形象,表达出作者对于时光逝去,老友不在的伤感。
金农是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他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金农从小研习书文,文学造诣很高。浓厚的学养使他居于“扬州八怪”之首。
但是金农天性散淡,人物造型奇古夸张,笔法古拙简练,形象鲜明突出;山水构图别致,随意挥写点染,简朴疏秀 ;其梅、竹用笔奇拙 ,凝练厚重 。
作品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其笔划未送到而收锋,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朴素简洁风格,金农的书法艺术以古朴浑厚见长。
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我的画风,也受他们的影响。
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
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书画往往成为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的媒介。扬州八怪的书画风格异于常人,不落俗套,有时含贬义,因此称作“八怪”。
我去扬州多次,都没有好好欣赏我的神交。书上东西总觉浅,因为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有时含贬义。如有生之年还没有近距离欣赏先生们的大作就真的失之交臂了。
近现代名画家如王小梅、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任渭长、王梦白、王雪涛、唐云、王一亭、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扬州八怪”的作品影响而自立门户。
他们中多数人对“扬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评价。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在扬州当地还流传这一种说法:“扬州八怪”是指扬州地区的“丑八怪”。
由于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不被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所认同,而且他们追求的就是自然,就是真实、现实,他们就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都搬到他们的书画作品之中,甚至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出来。这种行为使得统治者的利益受损,说他们都是画坛上不入流的“丑八怪”,扬州八怪因此而得名。
文艺理论家最后把“扬州八怪”归纳为8人。在扬州当地有纪念馆,就立着他们的雕像。有机会,一定再去看个够。
前年石青大师带去扬州大学,跑了百里路纯正吃了蟹黄汤包,也去了扬州个园,满园的竹子,给我印象极好,难怪扬州人画的竹子缕缕获奖呢?
所以,尽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做到了。
掩卷深思,帘外月朦胧,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命运的一次次改写,不知让我这棵漂泊的苇叶,可以慈航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