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找我推荐电影的时候,我第一想到的总是前段时间看过的《女人四十》。
也有人反驳我说这部电影只是一般或者是不喜欢那种格调,其实我也说不上它究竟有多好,也许很多电影只是恰恰对上了彼时的心境、触动了心理的某一个棱角,亦或是映照自己过往的一段时光。就这样,仿若心口的朱砂痣,牵动了内心的悸动。
我想斯铭刚开始力荐的时候也许跟我是一样的心情,因为我们太喜欢了所以忍不住拿出来与人分享。
那几天我纠结着搬家已经换工作的事情,而当时想换工作的初衷无外乎就是公司的前景不好以及待遇跟不上。在这样的大城市生活总是会有那么一些压力的,我本身就是一个安全感比较差的人,难免不了会踌躇于柴米油盐。
在搬家后的周末我难得兴致好的在家里打扫卫生,压在心里的几件事已经搞定了一件,整个人轻松一半。下午窝在家里看电影,首当其冲的就是许鞍华的《女人四十》,我是很欣赏她的,总觉得她的很多片子是比较接地气的,至少符合我这种接地气的俗人。
片子开头萧芳芳的孙太就在菜市场仅凭几句台词几个动作就把生活中的小市民常态表现的淋漓尽致,好好乐了观众一把。我想很多人都会会心一笑,不管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找到熟悉的影子。我一向觉得我妈妈是一个很厉害的家庭主妇,砍价算账那是算盘拨的贼响贼响的。我曾经看到我妈妈跟小摊贩砍价的那个战况,绝对是获益颇多,从此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家庭主妇爱计较、会抱怨、接地气、生活的实用性远远高于美观度,我想这是多少文艺女青年极力抗拒的事实。孙太就这样积聚所有家庭主妇最鲜明的特点,不同的是她有一个懦弱的丈夫,一个刁钻甚至后来老年痴呆的公公,还有叔嫂的自私以及来自公司漂亮女助理的威胁。
在前半段剧情的时候我就一直不怀好意的揣测着孙太最后会不会斯歇底里的被打倒、会不会在与丈夫的摩擦中出现婚姻问题、会不会最后丢掉公司饭碗。
后来剧情渐往明朗化方向发展,不矫情不煽情,顺理成章的展示着家庭的那种微妙的摩擦以及家人在各种突发状况中的斗智斗勇。
生活没有变得更糟,反而让这样一群人在疲惫指责以及迁就互助中学会了扶持与相爱。放下该放下的,珍惜本拥有的,生活原本就可以成为你喜欢的样子。
一下子我突然觉得其实自己的生活没有那么糟,即便是马上要失业的窘况也并非最初设想的面目可憎。
我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由的心、安静的生活、柴米油盐的物质保障、二三好友、亲人相伴。我未必全部拥有,但是真的已经拥有很多。
那些还未得到的也许已经在路上,只要用心生活努力生活我想应该不会很远。
我们在浮世的人生观里变得更加的浮躁,成功与财富像魔咒一样时刻警醒着我们要加速向前跑。于是我们离乡背井,远离父母家乡,在一个陌生城市里打拼,为着一个不知道算不算梦想的目标奋斗,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但很少有人问,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孙太从从一开始捍卫自己的生活到最后放下一些不必要的坚持,却无意还是收获了很多。也许以后生活还是会有很多摩擦,我想这些都不会动摇他们的信心,那种对生活最真的祈盼。
我跟斯铭说“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发现我的生活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槽糕,那些最简单的幸福其实我都有,我可以出去逛逛街可以更多的见到父母也可以安静的在家里看一部电影。”
生活不是比赛不是奢华,是万籁俱寂之后的自由与安宁。
斯铭说她也是在我这个年龄的时候才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才开始去学会怎么生活。
生活有千万种姿态,人与人不同,所求本就应该不一样的。
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生活就该是你喜欢的那个样子。所谓的上纲上线整齐划一,不过是多加了一副枷锁,自然累人累己。
我们总是焦灼的你追我赶,却从不去反思与改变,;我们把生活的苦闷归咎于现实的残酷与物质的压迫,更未曾想自己才是始作俑者。
印象最深的是,斯铭说 “心是一面镜子嘛,所以生活肯定会变成我们所喜欢的那个样子滴”。
对呀,我们的心在哪里。
我比较刚工作的那段光景与现在的生活,我突然觉得其实自己已经比以前好太多了,从合租睡地板到现在还有一个安适的大床,从空空的四面墙壁到现在还有简单的家电器具,原来我的生活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股莫名的自信涌上心来,以后的生活一定好会越来越好,慢慢的慢慢的就会成为我儿时梦想里最美的那个样子。
是接地气的俗世生活还是高端物质的人生,重点不在于是何种生活方式,而在于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这样你努力地过程就不会那么的苦逼不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