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几部电影,一部是《大鱼》,是关于父亲的,之前写过一篇影评『大鱼:怎样的童话,才能撑起父亲传奇的一生?』。还有一部是《大河恋》,对人生的道路、生活的意义、家庭亲情等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大河恋
诺曼(Norman,Craig Sheffer饰)和弟弟保罗(Paul,Brad Pitt饰)自小在蒙大拿“大黑脚”河畔长大。父亲是个传统、严谨的牧师,也是个蝇钓高手。他用心教导儿子们钓鱼的技艺和做人的道理,在蝇钓中体验大自然的规律,以及与大自然的相处之道。
他说,“我们只有吸收了上帝的教导,才能获得力量与美德。一切美妙的事情,无论是宗教永恒的救赎也好,还是钓鱼也好--都是由天恩而来,而天恩是一种艺术,艺术是很难学到的。”
父亲用严格的教会“四拍式”钓鱼法来教兄弟俩。作为哥哥的诺曼一直遵循在父亲的教诲,无论是钓鱼,还是读书及生活。弟弟保罗慢慢不再按照父亲教的节拍去钓鱼,他创造自己的新方法,也过着与父亲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一个是海水,一个是火焰
兄弟二人的性格截然不同。诺曼,细腻、温情、稳重内敛,而保罗,自由、倔强、狂放不羁。
哥哥诺曼从小就是个标准的乖小孩,一切都不劳父母操心,而弟弟保罗很倔强。例如吃麦片粥,即使父亲说“人类吃麦片几千年,一个八岁男孩不能改变它”,他也不愿屈服,宁愿在桌子边坐到很晚,父亲最后也只得让步。他不喜欢,所以绝不妥协。
保罗从小就是爱冒险的人,拖着哥哥一起坐上借来的小船在急流中冲浪,为了钓到那条大鱼在水中起起伏伏,还有在赌馆中那一触即发的气氛。他的一直是那么的狂野奔放、特立独行,让人羡慕的同时,又不免有一丝的担忧。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灵魂里都同时生活着“诺曼”和“保罗”,一个稳重保守,一个自由激情。那个自由激情的“保罗”会在与世俗的碰撞中慢慢死去,那个稳重保守的“诺曼”则慢慢的长大,开始做一些世俗认为正确的事情。
然后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那个活下来的“诺曼”,会不会想起年少时,“保罗”将船推下水的时候,那双充满期待、望向自己的眼睛?那时的我们,还敢不敢脱下外套,勇敢的跳上船?
性格决定命运
无论是学业上,还是爱情上,兄弟俩的经历都有天壤之别。
诺曼从小遵循父亲严格的指导,对文学也有浓厚的兴趣,最后进入大学深造。读书、写作、当教授,这就是传统所谓的学业有成吧。他遵守着社会的游戏规则,也得到了丰硕的回报,但又有些太过谨慎,以至于活的沉闷无趣。
保罗却生性豪放不羁,他热爱自己的家乡和大黑脚河,成年后在蒙太拿当了一名新闻记者。酗酒、赌博、当记者,这就是传统所谓的一事无成吧。他在人群中总是引人注目,却又鲁莽毛躁,直至因赌债纠纷而死于非命。
诺曼的爱情也是有条不紊地循序渐进,他在舞会上认识了女孩杰西,小心翼翼的接近,后来恋爱、求婚、组建家庭。保罗则在他们四人约会上,带来印第安女孩梅娜西达。在那个时代,印第安人地位还很低下,弟弟的这些举动给他自己带来了许多争议和麻烦。
同时,诺曼也开始渐渐地发现,自己的弟弟已经深陷酗酒和赌博的泥潭。但是面对这种情况,全家人却都不自觉的选择了沉默,因为他们知道无论说什么,以保罗的性格都不会听的。而且,一旦这种沉默被打破,亲人间的爱、对未来的希望、兄弟间的关系,这些一直以来全家人小心翼翼的维持的平衡也会被破坏。
保罗开始一步步走向毁灭,而他的父母和兄弟只能站在一旁,眼睁睁的看着他坠落却又无能为力。保罗的放荡不羁,最终让自己和家族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更让人痛心的是,直到保罗死去,一家人才明白,如此倔强的保罗其实也是需要被理解和渴望被帮助的。
我不会离开蒙大拿的
诺曼是个墨守成规的人,他遵循读书、工作、恋爱、结婚的道路,一步步的在经营自己的人生。于是他决定接受大学的聘用,离开蒙大拿,去开始自己的事业和家庭。
离开之前,最后一次和弟弟钓鱼的时候,诺曼对保罗说:“和我们一起去芝加哥吧。那里不过离这儿两千里。还有许多家报纸,我相信你可以的。”他的语气里带着隐隐的忧虑,他似乎觉察到某种东西正在暗地里萌发。虽然他不知道如何帮助弟弟,但带他远离这个是非之地,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保罗却专注的钓着鱼,然后回头轻轻的笑了笑“我不会离开蒙大拿的,哥哥”。他快乐的笑着,没有一丝阴霾。
其实保罗心里是舍不得离开家乡和这条河吧?他年幼时那个成为“蝇钓高手”的梦想,随着岁月的流逝是已经破灭了,还是愈发清晰了呢?他没有对别人倾诉过,只是将这个梦想小心翼翼的埋藏在心底。怀揣着这样一个不被他人理解的梦,他的内心一定是苦涩的吧?
世俗的人们都认为牧师、教授一类的才是值得骄傲和尊重的职业,所以拥有一个“蝇钓高手”的梦想注定是孤独的。即使他的钓鱼技术再完美,却仍旧不能帮助他谋得生存。
生活不是艺术品
当保罗为了一条鱼跳进激流里,几经浮沉拎起那条大鱼,微笑着站在哥哥相机面前时,你就知道保罗天生就是要做一名渔夫的。那一刻,就像诺曼的独白:“我的弟弟不是站在布莱克河岸上,他是站在茫茫大地上,不受世间规则限制,像一件艺术品。”
是的,保罗是一件艺术品,他一生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但“生活不是艺术品”,当一个人迷失在梦想中,失去人生方向的时候,梦想反而容易成为自我毁灭的动力。因为这个梦想注定不能被世俗所接受,所以其实保罗活得并不自由,也不快乐。
我脑海里总是会浮现保罗听到诺曼宣布自己被聘为文学教授时候的目光,那酸楚的表情。那种一个也很优秀的人,在得不到旁人的认可的时候,才会流露出的神情。所以,当诺曼邀请他一起去芝加哥时,保罗才会拒绝吧。“我不会离开蒙大拿的”,这话语是如此的坚定,以至一语成谶。
“他被人用托枪打死了。尸体丢在小巷子里。他的手被打断了,右手。”
他的右手,曾经那么漂亮地甩着钓竿,将鱼线在空中抛出自由的弧线;他的右手,曾经在赌场里端着啤酒,熟练地丢着骰子;他的右手,也曾写过各种稿子,想必是嬉笑怒骂间又带着点玩世不恭的;他的右手,不久之前还在河里钓起了一条大鱼。
就是这样一只充满活力的右手,最后却被活生生的打断,他的主人一起被丢在肮脏的巷子里。
每次我想起保罗的死,以及他手里拎着大鱼的微笑,我都会想起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一句话:“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爱一个人并不需要理解他
作为哥哥的诺曼,见证了弟弟保罗的高超钓鱼技术,见证了他的成长与叛逆,也见证了他的沉沦与死亡,但却从未能真正理解他。他无法理解,那个笑起来充满阳光的弟弟,为什么会沉迷于酗酒和赌博。更让他苦恼的是,他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弟弟。正如片中杰西说的“为什么最需要帮助的人总是拒绝一切帮助”。
人和人之间的理解,远非如此简单。好多时候,我们却只能无奈的看着对方,流露着想要帮忙的愿望。但即使是再亲近、再亲密的人,也无法走进一个人的内心。于是最需要帮助的人拒绝帮助,想帮助的人却纠结于帮不上的痛苦和自责中。
保罗死后,诺曼对父亲说,“我只知道保罗是个钓鱼高手”。但父亲却说,“他不是这样的,他是完美的。”这句话,足见父亲对保罗爱的有多么深沉,因为去爱一个不了解也无法理解的人,需要多么博大的爱啊!
年老的父亲,在最后一次讲道中说道:“如果我们每一个人,能够至少有一次,去看一个需要帮助的亲友,问他这个问题,‘我们愿意来帮忙,上帝,有什么需要的吗?'事实却是,我们很少能帮到自己身边的亲人。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帮什么或者应该怎么帮。可能我们付出的并不是他们所需要的,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拒绝我们的帮忙。那些和我们最亲近的人,通常是我们捉摸不透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爱他,我们可以去全心全意的爱他,即使我们不是完全地了解他。”
时光的河入海流,终于我们分头走
年老的诺曼常常独自在宽阔的大黑河中钓鱼,因为河水可以勾起他对保罗以及所有逝去亲人的思念。"现在几乎所有我年轻时候爱过,但不完全了解的人都死了,包括杰西。"
“我常等到傍晚降临才开始飞钓,在山谷半明的天光中,我的灵魂与记忆、大黑脚河河水的声响、四拍的节奏以及期待有鱼上钩的愿望,那所有的一切全都化为一种存在。最后,所有事物都融为一体,成为流动着的大河。”
每个人都会在时光的河流里老去,但我们却开始慢慢的懂得生活的意义。有那么一条河流,平缓清澈,在记忆里汩汩流淌。而我们终有一天会在河的尽头相遇,将那些镌刻在河底岩石上的语言拾起。
就像电影开头,父亲对诺曼说的:“诺曼,你喜欢写作。有一天你长大后,你可以写我们家的故事,到时候你才会了解一切事情和原由。”还有年幼时,兄弟俩并肩躺在草地上,天马行空的谈论自己理想的青葱岁月。
2016-2-17 1:48 by Dawild